第D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严控捕捞强度非理性增长

  实现海洋捕捞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居高不下的海洋捕捞强度。如何才能控制住海洋捕捞强度的非理性增长呢?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主体行为趋于理性。海洋渔业资源基础到底如何,广大捕捞渔民其实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各类信息传输平台,向广大渔民宣传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的严峻局面,使越来越多的渔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打消更新造船的计划。
  其次要堵住管理漏洞,从源头控制渔船新增。要加强对职务船员培训考试的严格管理,进而减少捕捞渔船数量;尽快制订《海洋捕捞渔船拆解监督管理办法》,使渔船拆解工作早日步入规范化的道路;要积极呼吁有关方面修改完善相关管理规定,限制渔船买卖与建造中介行为。
  要强化海上执法,提升非法捕捞风险。要严查“三无”渔船、套牌渔船,一经查实,给予扣船乃至没收、拆解处罚;要严格渔具渔法检查,尤其对电脉冲拖虾等非法捕捞行为要采取强硬措施;要在进一步调整完善伏休制度基础上,严格执法,坚决取缔伏休期各种违规捕捞行为。
  最后还要用好经济杠杆,鼓励渔民转产转业。要合理设置渔业资源保护费收取标准,既要拉开差距、分出档次,又要避免理想化,使出台的政策难以落实。用好用足柴油补贴政策,既要对违法生产行为形成制约,又要真正使渔民受惠,解决捕捞渔民的后顾之忧。积极争取出台渔民转产转业鼓励政策,压减过剩的海洋捕捞产能,只在重点捕捞渔区保留一支精干高效的海洋捕捞队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