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张霄在来稿中说,目前有序推进“三农”工作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农业资源日渐稀少,农业发展面临着地位边缘化、规模细碎化、经营副业化、劳力高龄化、产业低效化的风险。为此,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农户数量,提高土地的集中程度。可考虑由政府向农户反租承包土地,再将租得的土地交给种养大户统一经营。这样,既让基本不种地的“农民”彻底摆脱土地的束缚,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又可让部分以农为生的纯农民,大大提高土地的实际占有量和使用规模。唯有这样,农业的边缘化风险才有可能真正得到避免。
农民就业面临着农业就业不充分、非农就业不稳定、权益难保障、收入难递增、身份难转换等严峻挑战。从宁波市镇海区的统计数字看,农林牧渔业吸纳的农村劳动力不到20%,其余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集中在中小企业从事纯体力劳动或个体经营。因其文化素质低,很难形成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保证农民收入能在较长时间内得到稳步提高,改变农民素质,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大规模培训,扩大就业渠道,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登记、服务制度,应作为当前十分迫切的政策取向。
面对日益增多的外来人口,农村的规划、环境、治安以及其它各项管理和服务都面临新的考验。大批外来人口涌入我省,使得一些地方常住人口急剧膨胀。而外来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导致有的村外来人口远远超过当地户籍人口。因此,应遵循按现有常住人口并适当超前的原则,重新修订原有的村、社区规划,把所有外来人员纳入服务、管理的范畴,并适度放宽户籍准入条件。在外来人口较集中的村、社区,应兴建农村廉租住房,并对社会治安、环境整治给予统一指导,既让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又保证当地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