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荣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农场一些深层次矛盾日渐暴露出来,主要是灵活的经营机制在弱化,行业与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科技与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等等。新形势要求国有农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那么,国有农场转型升级怎么抓?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概括起来,主要是在科技、制度、管理“三个创新”上着力。
着力科技创新。国有农场要依靠科技求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步伐,健全科技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开发管理,以科技创新带动农场产品结构的升级。要以节能减排降耗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新办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场。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按责权一致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相协调的要求,把国有农场作为市场的主体来引导、扶持、服务和规范,鼓励农场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农场持续创新的能力。
着力制度创新。继续深化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的国有农场改革,优化农场产权结构,加快推进农场转型升级。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组整合等方式,使农场真正成为转型收益和风险承担的主体。加快现有非主业产业子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对部分非主业企业实行股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的制衡机制,完善农场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着力管理创新。目前,一些国有农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松、消耗大、成本高、效益低”的现象。对此,国有农场要强化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要加快推进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要重点抓好产品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行业管理,努力实现“三增三降”,即增产值、增效益、增投入、降消耗、降费用、降成本。农业主管部门要帮助国有农场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剥离农场办社会职能,探索建立与年薪制相衔接的期股激励机制,使国有农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作者单位:庆元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