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军
(一)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各地探索、创新、形成了凸现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业、凸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自然环境和谐的绿色农业、凸现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业、凸现资本技术密集的设施农业、凸现技术密集的数字农业和精确农业、凸现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农业、凸现农业功能多样化的休闲观光农业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各种业态相互交叉,本质相同,但特点各异。我们认为,新阶段农业经济应该综合多种农业形态,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基础,集成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优化组合和产业化开发等要素,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推进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二)积极创新“六大体系”。要改变产业层次低的格局,创新农业产业体系;改变经营规模小的格局,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改变农业风险大的格局,创新农业安全体系;改变科技贡献弱的格局,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改变农业投入少的格局,创新农业投入体系;改变服务不到位的格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三)正确把握“八大关系”。一是关注农业功能问题,正确把握生产功能与其它功能的关系。要在突出强化生产功能的同时,大力开发挖掘农业的生活、生态、文化功能,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功能有机融合的新路子。二是关注产业结构问题,正确把握稳定粮食生产与发展优势产业的关系。当前,既要坚定不移地稳定粮食生产,防止与粮食争地;也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调整,防止结构调整反复,实现双赢。三是关注经营机制问题,正确把握稳定基本制度与创新经营方式的关系。要坚持稳定家庭承包制度,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着力提高规模经营效益,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经济格局。四是关注主体培育问题,正确把握提升农民素质与培育新型主体的关系。必须坚持骨干农民培养和新型主体培育两条腿走路,多途径培训提高农民,多角度发挥现有主体作用,多渠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五是关注产品营销问题,正确把握抓好生产与重视市场的关系。在当前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的背景下,必须切实加大营销力度,培育营销主体,增强营销能力。要建好产地和集散地两个市场,搭建起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打响一批在国内外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六是关注科技进步问题,正确把握加强研发与注重应用的关系。针对当前许多科研成果研发与应用脱节的情况,农业部门要多与科研单位、研发人员联络与沟通,鼓励科技专家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技术应用者抱团合作,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落地,增强农技推广应用能力。七是关注农业服务问题,正确把握服务需求与服务能力的关系。进一步梳理服务类别,拓展服务内容,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促进服务手段更完善、服务方式更灵活、服务提供更规范。八是关注生产条件问题,正确把握自然条件与物质装备的关系。在人增地减矛盾不可逆转的趋势下,保护自然资源,改良生态环境,改进物质装备,提高耕地产出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四)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即实施产业富农工程,推动农业产业层次转型升级;实施主体活农工程,推动农业经营形式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兴农工程,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实施固本强农工程,推动农业发展基础转型升级;实施绿剑护农工程,推动农业管理服务转型升级。
(作者系温州市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