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1915年,世博会茅台酒“一摔成名”

  1915年,新成立不久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首次派团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上,中国创下了几个之最:展品的数量最多,展馆占地面积最大,获奖展品最多。国人至今耳熟能详的茅台酒、泸州老窖也都是在此次博览会上崭露头角的。
  两位大总统支持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实际上“名不副实”,它并不是在巴拿马召开,而是在美国的旧金山举办。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1911年,美国决定于巴拿马运河1915年落成之际,在旧金山市举办全世界的博览会以示庆祝。
  然而1911年的中国正值辛亥革命之际,清廷和革命政府南北对峙,美国希望确定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参加巴拿马博览会,但又无法确定参会的主权代表。为此,美国方面于1911年底派遣旧金山著名商人罗伯特·大莱以私人身份访华。
  大莱于1912年2月初拜访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中山向他承诺:“一旦政治走向正规,就将派团参加。”数天之后,清帝下诏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而美国政府则于1912年3月,以塔夫托总统的名义,向中华民国发出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正式邀请书。1913年5月,当美国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后不到半个月,袁世凯便表示,中国政府会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决定由农商部筹备参赛事宜。
茅台酒“一摔成名”
  巴拿马博览会中国政府馆开幕当天,门前悬挂中、美两国国旗,午后2点馆门打开迎接各方来宾,当天旧金山很多华侨都是歇业赶来庆祝,有约1万人在开幕式首日参观了中国馆。中国展馆除了政府馆外,还包括农业、工艺、教育、文艺、美术、交通、矿物、食品、园艺等9个馆。占地面积5万平方英尺,与日本馆同为占地最大的展馆。中国政府馆仿北京太和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分为正馆、东西偏馆、亭、塔、牌楼六部分。
  在此次博览会上,中国展品中的酒瓶子“外貌丑陋”,都是土里土气的褐色陶罐,此外所有酒类都被安置在农业馆,结果这些夹杂在棉花、大豆中间的陶罐长时间无人问津。
  为了扩大中国酒类的影响,中国代表团主要负责人陈琪提议将酒类从农业馆移到参观人气很好的食品馆内。这一天,工作人员在移动酒类的过程中,不小心摔破了一罐酒。这个摔碎的酒坛里装的正是茅台酒,其散发出来的酒香,引得过往的游客纷至沓来、啧啧称赞。陈琪见状,当即让大家取几个空瓶子,敞开盖子,并把酒倒入其中,供人品尝,结果中国农业馆前一下子热闹起来。
  就这样,原本名气不大的茅台,被授予了“荣誉奖章”,从此扬名中外。有意思的是,荣誉奖只是二等奖。为中国捧回一等奖(大奖)的,却是泸州老窖等另外五种名酒。
奖牌无法掩盖落后
  1915年5月开始,当各国展览会场布置就绪开展后,主办国美国从各参展国中聘请了500名专家组成巴拿马博览会评委会,对展品按照六个等级评优。中国由于展品最多,获得了16个席位。
  1915年8月展览会评选结束。中国展品所获奖牌多达1211枚,在所有参展国中获第一。与中国展馆、展品不分伯仲的日本也获得了1100多枚奖牌,其中大奖章只有30多枚。
  虽然中国获奖数量众多,但主要分布依然在传统手工业和农业领域,工业产品少有奖项。陈琪后来总结此次博览会时说,世界各国展品以新发明为主,而中国则以仿古为多,中国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制造业和电气、化工类产品。
  博览会结束后,各国建筑按照惯例都将被拆除,但唯有中国政府馆因为获得了赛会的展馆大奖章而作为永久建筑被保留了下来。
(摘自《京华时报》郭鲲/文 2010年4月2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