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正在开启舟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开创中国渔都舟山的新纪元,她就像是一朵幻化了的七色花,点亮了舟山复兴渔业的梦想舞台,激励舟山人在追梦的旅途中实现渔业新的跨越。
桥通了,
缩短的不仅是海鲜运送时间
今后如果不出意外,每天从舟山群舟水产有限公司流水线上下来的海鲜水产只要三四个小时就能抵达上海。“以前最少也要6个小时,还要看老天爷是不是心情好。”公司总经理王凤凰打趣地说。
舟山为全国提供十分之一的商品鱼,但其与大陆的运输仅靠10条汽车轮渡,更要命的是,一旦遇到台风什么货物都不能进出。跨海大桥的横空出世,让舟山海鲜“游”向市场的时间大大缩短,仅到杭州就能提前一小时。
而在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看来,由舟渡变成高速公路,影响的不仅仅是海鲜运送时间缩短、外地百姓能吃到新鲜便宜的海鲜这么一回事。
过去,舟山的海鲜只能以冰冻或者干制品运往各地,而一些水产加工企业也只能把产品做成盐渍藏品和罐制品。随着大桥开通,运输时间的减少,不但能使一些海鲜直接运抵市场,还可以把冷冻生鲜品等原材料送到上海、宁波乃至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域精制,然后再远销国内外。“有了交通的便利,一些看好水产品精加工的投资者将不再却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开发处处长严旭光如是说。“时间成本的降低,将使舟山的上百家水产加工企业发生优质转型,更为深远的是,将直接推动舟山整个渔业的转型升级。”刘舜斌说。
大桥时代,
舟山渔业系上了大陆的脐带
如何抓住这样的机遇,把握这样的一个大好时代,似乎成了每个舟山人乐此不疲的兴奋话题,舟山“渔人”们当然也不例外。
刚刚过去的2010年新年元旦,44岁的黄苏雅异常忙碌,订餐电话不断,可她只能一个劲地抱歉:“没位置了,实在不好意思……”
在舟山,提起黄苏雅的名字也许大家都有些陌生,但提起定海区的“甬东休闲鱼庄”,那是无人不晓。
去年年初,甬东鱼庄突然大兴土木,好端端的鱼庄瞬间变成了工地,建起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中式复古水景房。有人不解,黄苏雅也笑而不语。
直到去年9月,新楼结彩纳客之时,大家方才悟到,原来黄苏雅打的这是“大桥牌”,甬东休闲鱼庄的“转型升级”正是为了全力应对大桥时代的到来。
事实上,同黄苏雅一样,许多具有敏锐意识的舟山人已经察觉到了大桥时代将会带来的无尽商机。“看不完的岛屿风情,听不厌的普陀梵音,吃不够的东海鱼鲜,欢迎您常来舟山……”这是每一个进入舟山的游客都会收到的一条短信,舟山的旅游经济也随着大桥而改变。
眼下,舟山海岩旅行社市场部的小董正忙着改变今年的市场营销方案。“可以预计来舟山、普陀的游客数量会有爆发式增长。”
他的理由是,因为时间缩短,长三角的游客增多,当天回程游客也会增加,这就必须提前作出调整。
同样作出调整的还有舟山的休闲观光渔业。在严旭光看来,大桥开通后,在渔业领域,首先得益的便是休闲渔业。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舟山的休闲渔业已经初具规模,以“渔家乐”为载体的海上休闲渔业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并带动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海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过舟山并不满足,该市提出,到2011年,将争取建成休闲观光渔农业(渔农家乐)重点特色乡镇15个,休闲观光渔农业项目点70个,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以上,年直接和间接经营收入7亿元以上。
不难发现,舟山提出的目标与跨海大桥的开通具有紧密的联系,蜂拥而至的人群即将拥抱像甬东休闲鱼庄一样的渔家乐。
无限美好的商机,也对休闲渔业业主和舟山的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也提出了新的考验。
面对如今分散经营的状况,有专家提出,不妨成立专门的休闲渔业设计研发公司,将舟山的休闲渔业定位在周末及假日旅游上,作为一项旅游主线推出,设计出一二十项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项目,打磨每个项目的独特魅力,优化组合,串联成引人入胜的数条精品线路,让游客全方位地感受休闲渔业的巨大魅力。
同时,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和都市生活的变化不断开拓新项目,通过设计研发和市场论证,使休闲渔业项目常玩常新,真正走上旅游大舞台,成为舟山的旅游精品项目。
以桥为媒,
渔业要摸着石头趟新路
休闲渔业的商机促使舟山人思考渔业发展新的路径。定海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春汉认为,大桥时代,渔业转型升级要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重点是要开发特色渔业和精品渔业,形成渔业经济新模式。
可以预见,在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萎缩的大趋势下,身处大桥时代的舟山正在寻找一条可以推动渔业发展的新路径。
正如舟山市市长周国辉所言,渔业对于舟山来说,既是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也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民生产业。
在周国辉看来,大桥时代的舟山渔业发展必须明确一个总的方向,“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大桥精神,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创建十个渔业特色强镇、培育百名渔业发展领头人、打造千艘捕捞示范带头船、建设万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继续巩固和提升舟山渔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坚持发挥优势、错位竞争,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大桥为媒,舟山正着力建设水产品原料供应体系,和以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加工为导向的水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水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海水产品精深加工贸易基地,同时利用水产品原料和加工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生化加工业。
舟山人把“渔都港城”定为自己城市的新名片。他们的理解是:“港城”就是要加快开发舟山深水港域岸线资源,把舟山融入到世界一流的东方大港行列;“渔都”不仅是历史上的渔都,更是现代意义上的渔都,要进一步发挥海洋渔业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渔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