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显邦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宁波农民收入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收入绝对值高、增长快。以2007年为例,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51元,比上年增长13.6%,;二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宁波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比重逐步提高。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876元,要占到人均总收入的49%和人均纯收入的58.5%;三是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一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四是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幅较大;五是农林牧渔收入仍是低收入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2007年20%最低收入农户来自农林牧渔业的收入要占户均纯收入的53.4%,全市约有30%农村人口的一半收入来源于农林牧渔业。
从宁波农民收入内部看,两极差距在缩小,但不平衡性依然突出。2007年,全市收入最高的20%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9376元,而收入最低的20%农户,人均纯收入仅为4105元,两者收入比为4.72:1。
总体来看,宁波农民收入长期位居全国前茅,农民基本实现了零负担。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得益于宁波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宁波农业的创业创新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但深入分析或解读宁波农民的收入,也存在一些令人深思和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必须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农业内部提升挖潜增加收入。通过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实现增效增收;通过发展集约化农业,以规模取胜,实现增效增收;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实现增效增收;通过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增效增收。
二要促进农民转岗创业就业,拓展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创新强农业,创业富农民。要加强对农民的转岗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要搭建农民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进军,寻找增收机会。要支持农民进城打工,既为城市建设出力,又实现自身增收。要引导和鼓励资产资本经营,努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三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民创业增收环境。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种养大户,扶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农业全程机械化,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全面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建立风险基金,为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供保障。要加大金融支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为农业生产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保障。
(作者系宁波市农业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