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直接影响。为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就在江苏省都江市小纪镇马凌村的农田里做一项科学实验,将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20年后的水平,试种20年后的水稻。
到了收获季节,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在这个浓度下生长的水稻和小麦,产量大约增加了12-15%,而且口感也变好了。但遗憾的是,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一些微量元素也相应变少,营养价值就没有正常情况下的高。原因就是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加速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会吸收大量的水分,所以就会造成果实中的水分增加,而其他营养成分植物还没来得及吸收。
目前,工作人员又开始对低空臭氧进行模拟,把臭氧浓度调节到比正常情况下高50%左右,也是大约20年后的水平。他们发现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水稻与小麦,跟在二氧化碳实验中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相反。小麦产量降低的幅度大约在15-20%,水稻减产5-10%,但蛋白质含量提高了,营养价值提高了。
(据新华网戎丹妍/文2009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