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病人饮食起居、打理卫生,这是一名医院护工的日常工作。做了6年护工的老赵却别出心裁,以病房见闻为素材,创作打油诗500余首,为病人提供特殊的“心灵护理”。近日,老赵将自己的诗集取名《打工的心声》,准备联系出版。
老赵名叫赵正国,今年48岁。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高中生,老赵在河南老家称得上是文化人。2003年,他进京谋职,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做一名护工。“能帮上人,还能陪人聊天。”老赵很中意自己的工作。一次,一位老教授脑血栓突发,摔倒在医院卫生间。老赵跑过去将他扶起来,手脚不听使唤的老教授哭着问老赵:“这么大岁数得了这个病,我以后还能自理吗?还能恢复吗?”老赵听了很难过,安顿好老人以后找了张小纸片,一笔一划地写出了安慰病人的第一首打油诗:“年高不是错,早霞晚霞衬天阔。欢欢乐乐能长寿,你莫想太多。”老教授听了这朴实的语言,忍俊不禁。从此,老赵开始用打油诗为病人烹制“心灵鸡汤”。
病房方寸之地,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浓缩世间百态。老赵用心体会着,时时思考和记录。身残志坚的病人、病床前孝顺的儿媳,老赵作诗赞扬;有人碰瓷敲诈医药费,老赵作诗抨击……几年来,老赵写了500余首打油诗。
用打油诗做护理,让老赵在医院里小有名气。该院护士代爽说,在护理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病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心理护理对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老赵还琢磨着写一篇关于陪护工作的论文。
(摘自《京华时报》2009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