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周刊

村里待不住 城里留不下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城乡边缘化

  20岁的陕西省乾县关头乡南庄村农民工石茂社,过去一直在广东打过工,去年底回村。没过完年就揣了100多元钱到西安找工作。他说:“既然出来了,就再也不会回农村了。”石茂社坦言:“我是农民,可又不会种地,连犁把都没有摸过。”
  因为没有技术,他求职屡屡碰壁。他和同村的5个小伙子结伴在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人力资源市场附近已找了一个星期的工作,仍然没能就业。他们几个住在城郊的一处破旧民房里,每人每天租金虽只需2块钱,但100多元钱很快就要花光了。
  19岁的农民工黄勇说:“去年我在西安一家火锅店打工,每月900块,一天要干12个小时,有时候要干15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不干了。可现在能找到的工作,比原来的工作待遇还差,待遇好的咱又不符合条件。”
  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人力资源市场副主任武登超说:“现在这些小青年都有这个毛病,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企业招的技术工干不了,有30多家企业在市场打广告招工,还老是招不上;另一方面服务类的岗位年轻人也不愿意去。他们白天在市场等活,晚上到附近村子里打通铺,过得很艰苦,但就是硬撑着也不愿回去。”
  陕西镇安县云盖寺镇云镇村党支部副书记赖刚兴说:“现在村里20多岁的娃会种地的很少了,啥时间种啥,节令、农时都不知道,也不操这份心。他们出去打几年工再回村就不适应了,回家啥也不想干,嫌农活太累太脏,吃不了这苦。”
  记者调查发现,年龄较大的回乡农民工心态较稳定,他们一般选择回乡务农,或者在近处打打零工,活累、工资低也能接受。而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很少愿意留在农村,即使没有把握,也是漫无目标地奔向城里。工资低活累他们不想干,好工作又找不到,于是处在一个被农村和城市双重边缘化的尴尬状态。(摘自《经济参考报》董振国 梁鹏 张军/文2009年3月2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