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3版:经验交流

衢州 五大重点建设新农村

  2008年,衢州市紧紧抓住五大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路子。
  一是把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作为重点,突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逐步凸显。一年来,该市坚持立足自身、突出特色、发掘潜力,努力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上下功夫,农业效益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制定完善了“345”绿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构筑“三大农业带”、“四大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山水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了“三农”工作领域。
  二是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重点,增强农民增收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去年初,该市根据自身实际,实施了创业增收、结对帮扶、促进就业、下山异地脱贫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五大工程,促使低收入农户特别是山区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深化推进了“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山区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致富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三是把延伸公共服务作为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农村教育“五项工程”、“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和民工文化俱乐部等探索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四是把坚持城乡统筹作为重点,致力改善民生,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克服财政紧张等困难,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农村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同时,不断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全面推广留守儿童俱乐部模式,从留守儿童的保护监护、帮扶管护、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着手,构建一张横不留空、竖不断线的保护教育网络。
  五是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重点,着眼长远发展,城乡一体发展新机制初步构建。特别是在林权制度改革、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三农”投入机制和农村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