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3版:经验交流

宁波 农村小康程度居全省首位

  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去年宁波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5.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农民的幸福感普遍增加。
  农民增收基础更加扎实。宁波市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去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18家。订单农业向深层次、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市参与“订单农业”企业达到1329家,签约农户74600多户,签约金额20.8亿元,订单履约率达到99.8%。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已有6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1.61万个,带动农户30.22万户。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一轮“百千工程”重点加大整镇、整乡、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的力度,每个县(市)区都确定1-2条线(片区)整体推进。如宁海县以县域内盛宁线、沿海南线、梅温线等三条道路为重点,将沿线村庄全部按示范村标准建设整治,努力打造新农村示范区。
  民生保障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已出台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总参保人数达到8万人。去年1月份,该市还调整了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 180-260元,农村低保覆盖43309户、5965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完善,2008年全市参合人数348.6万,参合率达96.3%,人均筹资水平已达到193元,居全省首位。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明显加速。该市制定出台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扶持政策,鼓励低收入农户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走产业扶贫的道路。同时把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工作结合,全面建立低收入农户生活保障制度。去年完成1500户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任务。据统计,该市37751户(低保户和五保户除外)低收入农户,去年减少12288户,减少率为33%,其中慈溪、镇海两个市(区)低收入农户减少率为100%,提前2年实现低收入农户脱贫的目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