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小乡村
一则“农村土地流转第一拍”的消息让北京平谷区大兴庄镇良庄子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起源于良庄子村村支书张玉旺要通过拍卖公司转让1万亩农地的承包权。
“1999年塔洼三队的居民全部从山上搬到我们村后,我们书记就承包了原来塔洼三队的土地用来做农家乐,但没过几年,山下的农家也开始做农家乐,山上的生意被抢走了不少,最近2年都是勉强维持着,书记早就有转让的念头,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11月26日,张玉旺的助理柏赢说。
今年10月初,一家拍卖公司找到张玉旺,提出通过拍卖的方式帮他扩大塔洼三队土地的知名度,寻找到理想的下家。然而,事情的发展速度很快超出了张玉旺的预期。
2008年10月中旬,北京平谷区“农村土地流转第一拍”被媒体披露后,社会关注度骤然升温,不仅引来了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还有众多慕名而来的农民。
记者了解到,11月21日晚上,18位良庄子村村民代表在“关于同意‘淘金谷’土地流转的签名”书上按下了手印,而按下手印的农民却是在开会时才知道土地流转的事情,这场被媒体比喻成有标志意义的会议仅持续了一个小时。“村支书在会上说他的年纪大了,承包不了这块地,要转出去。如果我们自己村的村民承包要一次性拿出好几万元,即便有人想承包也没有实力。”参与当天村民代表大会的一位村民说,由于村支书有承包合同,多数村民认为即便其他人有异议也没有用。
土地承租人突然出走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到消息,“农村土地流转第一拍”的消息见诸报端后,便有平谷区的领导给张玉旺打电话,让他不要把事情“闹得太大”。然而,事情发展的态势早已超出张玉旺的控制范围,得到消息的媒体纷纷而至,因担心说错话,张玉旺开始采取回避的态度。
11月27日,记者前往良庄子村要转让的地所在的山上调查,看到村子里已经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农家乐”院落,工作人员说,旅游旺季时这个院子一天曾接纳过几百号人。“去年和今年这里的收入还不够维修房子,几乎赚不了钱,如果能转出去,听说能一次性拿到一笔钱。”该工作人员说。
拍卖公司对外公布的拍卖公告显示,该地块的起拍价为500万元。承包人张玉旺在拍卖成功后将其中的一部分支付给村委会。“之前张书记签订承包合同时承诺每年给村里2万元,现在还有42年半的承包权,由于拍卖合同中转让的承包年限是55年,另外的12年半将每年给村里5万。”柏赢告诉记者,拍卖成功后,这些钱会一次性支付给村里。
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有村民质疑村集体从土地承包权的拍卖中获益太少,认为应当通过此次土地流转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天后,记者获悉,张玉旺因承受不了外界压力,已离家出走。
1万亩农地缩水至725.9亩
原塔洼三村所在土地的性质无疑成为土地承包权是否能够顺利流转的关键。
原塔洼三队的队长崔国义告诉记者,塔洼三队于1996年开始搬迁,一直到1999年,塔洼三队的村民才全部转移至良庄子村,随后张玉旺便承包了原塔洼三队的土地开发做农家乐。
平谷区国土资源局土地权属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资料库中搜索与塔洼三村相关的字眼,并没有发现相关报备资料。“这说明塔洼三村的土地现在还是集体性质,村里不能在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建设,也不能开发旅游项目。”该工作人员一再强调,现在还没有接到与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通知,将依据原有规定操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韩俊指出,依据现行的政策规定,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耕地的流转有严格规定,不能改变土地用途;宅基地不在土地流转的范畴之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该地块的流转明显有钻国家政策空子的嫌疑。”北京天时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卫红分析说,即便是竞拍人拍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未来是否能够变更土地用途还是未知。
拍卖公司显然已摘清了其中的责任,在招拍书上明确说明,中标方在拍得土地后,超出目前承包范围,需要向有管理权限的单位报批。
12月2日,平谷区政府就良庄子乡土地流转事件召开媒体通气会,首次公布了原塔洼三队土地的性质——原塔洼三队土地总面积为4397.9亩,其中3672亩为防护林,另有680.7亩果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仅45.2亩。
平谷区农工委书记王松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672亩防护林不能流转,现在能够流转的土地仅包括680.7亩果园和45.2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我们要求拍卖之前,原来的承租人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林权证和土地承包证,而且能够拍卖的土地面积只占全部面积的很少一部分。”王松双说。
按照王松双的说法,能够拍卖的土地将严重缩水,原先说拍卖的1万亩土地已缩减至725.9亩。(摘自《中国经济报》 张一鸣/文 2008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