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河南郑州市某职业学校李老师专门对该校三年级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做了一次文字功底测试,结果出乎意料。“本是初中生就该掌握的成语,现在却成了职高学生的大难题。”李老师说,全班近50个学生中,及格的就仨人。“以前我们上学时,100个字最多错五六个,可现在呢,这些学生100个字只能写对五六个。”他说,平时学生的字都错得离谱。“曹雪芹”写成“曹雪菲”,“神经病”能写成“神精病”。
李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有一半都用电脑,业余时间,不管是聊天还是写什么,都是用键盘敲。且大部分学生用的都是拼音输入法,长久下去,学生对汉字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他还认为,社会上流行一些错字,也使得大家对这些错字习以为常,如“宫爆鸡丁”、“基尾虾”,“其实这俩词里都有错字,应该是宫保鸡丁、基围虾”。
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生汉教授认为,电脑的普及在给工作和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确实也让提笔忘字变得普遍,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流失。他建议,单纯从测试上临时抱佛脚写汉字不行,年轻人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汉字的习惯。据了解,我国已出台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测试,考查人们掌握汉字的规范字形、正确读音及现代汉语义项和用法,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的水平和能力。(据大河网 200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