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土地流转要防止“非粮化”冲动

  土地流转加速是当前农村出现的一个重要动向,但一些地方在土地流转中难以守住粮食种植这一底线。一些本来种粮食的土地被流转为搞养殖业、花卉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势头不减。
  安徽省阜阳市农办的调查显示,土地流转后每亩平均产值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是分散经营的3倍以上,但土地用途基本上改成了蔬菜经营、速林木种植、水产养殖等。
  在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银河村,泥鳅养殖协会会长乔宗礼说,现在养泥鳅一亩产出效益比种30亩水稻还要高,所以附近几个村的农民都愿意把土地流转过来养泥鳅,当记者问“都养泥鳅粮食生产怎么保障”时,该镇党委书记夏新宇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泥鳅产业就增收5470元,占比为68.6%;种粮收益只占总收入的4.5%。“比较效益就是导向,对一个乡镇而言,不可能干预农民应该种什么,不种什么。”夏新宇说。
  江苏省政协秘书长、原农林厅厅长刘立仁认为,目前农户对协会、农户对企业、农户对种养殖大户的土地流转,多数出现了“非粮化”趋势,并且这一趋势还会加快。虽对粮食安全尚未构成实质性影响,但这个苗头要给予重视。关键是如何处理高效农业与粮食种植的关系,核心还是种粮效益与其他经济作物或养殖效益剪刀差问题。
  (摘自《经济参考报》 郭奔胜陈先发/文 2008年10月2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