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周刊

老农给字典“纠错”2500余处

  今年65岁的四川郫县农民杜长明5年来给20余家出版社的31本汉语工具书“纠错”2500余处。
  高中学历的杜长明“爱较真”。2003年,他无意中发现一本古汉语辞典里出现了错别字,从此开始了“纠错生涯”。5年来他陆续购买了20余家不同出版单位的31本汉语工具书(均是2003年后的版本),进行抽查纠错。记者看到,每一本工具书上,都有着夹页,详尽地记录着错误的出处和查实后的考证。
  杜长明介绍了挑毛病的三大招数:一是凭借自有知识,二是比较工具书,三是求证权威。杜长明经常在家和图书馆间往返,另外,他也买了大量的书籍,作为辅助资料。“很多错误真的是太离谱。”杜长明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纠误表。他认为,目前汉语工具书中主要存在错别字、漏字增字、引证的例证错误等问题。
  5年来,杜长明一直给出版社写信,把自己找到的错误告诉对方。有的出版社回信表示真诚感谢。《辞海》编委会给他回信,讲再版修订时一定考虑他的考证。 (摘自《晚霞报》王蓟/文 2008年9月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