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文化古城歙县,徐普来是个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他在担任歙县建委主任、政协副主席期间,先在旧城区建起一座气势恢宏的徽园,后又将皖南境内26栋徽派古建筑异地搬迁后组建成一座徽商大宅院,其因此被一些媒体称为“徽文化的守护神”。然而,今年3月他却被冠为“黄山第一贪”押上法庭受审。
当包工头掘到第一桶金
徐普来1946年生于浙江淳安县,9岁那年随全家移民到歙县。上世纪70年代,会木工、雕刻的徐普来联络了一些意气相投的工匠,组建了建筑工程队。工程队开工不久,徐普来被戴上“投机倒把”的罪名,被关押审查了一年半。1982年,徐普来因交通肇事又坐牢半年。
历经两次身陷囹圄的磨难,徐普来仍旧继续他的包工头生涯。1984年,他以农民身份挂靠歙县徽城镇成立建筑队,并当上了工程队队长。那年月,“商品房”、“小区建设”等词汇对普通百姓还很陌生,但他已在县城建设商品房小区。首批庭院式的徽派民居商品房销售一空,徐普来掘到了第一桶金。同时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1987年,徐普来作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
“徽商大宅院”成就“文物斗士”
经过10年苦心经营,1998年,徐普来被任命为歙县建委主任、歙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徐普来走马上任后,就谋划建设一座规模空前、气势恢宏的徽园。在千年古城的旧城区,拆去大批民居,建一片占地4公顷、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仿明、清建筑群,许多人认为此举会影响到整座城市原汁原味的古城形象。但徐普来力排异议,由歙县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于1999年3月开工兴建徽园,次年11月建成。
这个仿古建筑群为徐普来赢来了众多赞誉,尤其是徽园里“徽州人家”中收藏的古徽州的一些传世家宝,据说是他花巨资到众多古村落搜集而来的。
2001年2月,徐普来升任县政协副主席。虽离开政府实权岗位,但他“宝刀不老”,酝酿着更大的计划。
从上世纪80年代,很多外地商人纷纷涌入徽州,收购那里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导致很多文物流失。徐普来从那时起便开始“徽文化”的收集。古徽州有一府六县,5000个村庄。他对古村落里的古民居进行摸底,能买的立马下手,还雇了一批“联络员”,负责随时将有关古建筑构件出售的信息提供给他。对于早年已拆卸、卖到外地的东西,在弄清具体地址后,他想方设法追过去,再以高价收回来。徐普来收购古民居20多幢,搜集来的各种代表徽州文化的木雕、石雕、砖雕数以万计,堆积如山。
“山西有乔家大院,与晋商一样辉煌过的徽商,也应该有个大宅院来展示其辉煌。”徐普来说。2005年他开始投资1.5亿元,兴建“徽商大宅院”,地址就在与徽园大门正对面的中轴线上,这里曾是真正的徽商大院“西园”的废墟,所以又名为“西园”。按照“复原”的原则,徐普来将26栋明末、清代及民国期间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集体搬进了西园。为了将这26栋古建筑复原,200多名徽州工匠,紧张施工了一年多时间。2006年秋天竣工的西园,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有府第26座,房屋数百间……百年古树30多棵,其中一棵桂花树和一棵紫薇有千年历史,都是随着拆迁的古建筑一起移植而来。
能将如此多的古建筑迁移而来,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大宅院,徐普来很得意:“这么大规模的古代宅院在中国还是第一座,其规模超过山西的乔家大院,而且是全古的。”一些媒体称,徐普来建徽商大宅院,属于抢救文物与保护徽州历史的义举,他因而被罩上了“文物斗士”的光环。
父子合力“空手套白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徽商大宅院落成不久,徐普来即东窗事发。2007年初,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吴洪明因涉嫌受贿等问题,受到查办。他很快供出了徐普来为了升职向其行贿等经济犯罪问题。去年6月,已退休的徐普来和儿子徐双贵因涉嫌贪污被逮捕。今年3月17日,黄山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徐普来、徐双贵、孙小波、周军4人的贪污案。徐双贵是歙县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经理、黄山市人大代表,后两人分别是该公司的会计和出纳。
公诉机关指控徐普来伙同其子徐双贵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趁国有企业改制之机,大肆隐匿、侵吞并非法占有国有财物4664.13万元;徐普来伙同孙小波、周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国有财物254万余元。徐普来贪污4918万余元的天文数字令人咋舌。而一直怀疑徐普来购买古建筑构件、建造徽商大宅院的巨额资金来自何处的人,终于找到了答案。日前,黄山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对徐普来犯贪污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150万元;徐双贵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财产50万元;徐普来、徐双贵犯罪所得予以追缴。
(摘自《新安晚报》)
大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