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评弹□/海州子
今年高考填志愿,儿子征求我的意见,我毫不犹豫地为儿子选择了农林类。
之所以如此,一则因为祖宗历代务农,对农兴国强最有体会,自己未能归依“农门”,让孩子钟情农业乃为父心愿;二则耳闻目睹农村不少年轻人一心只想“跳农门”,唯独不原固守田园很不理解;三则想起那些发达国家几个人就可力撑万顷农田,中国农业要腾飞,就应该有更多的有知识、有技术、有理想的一代新型创业者。故而,望子成“农”就成为我之所盼、所求、所望。
诚然,儿子长大了,他的择业观,他的前途、命运,他的幸福、归宿,将由他自己选择。但是,身为父母,作为他最亲近、最可信赖和依赖的“靠山”,有必要在他步入青春年华,在他对未来产生懵懵懂懂之时,给予适当而正确的引导,让他懂得农业的重要,往他的脑海里、血管里、心底深处注入源源不绝的“农”汁。我对望子成“农”抱有十拿九稳的信心,尽管这要花费诸多口舌,耗费颇多精力,但只要有“铁杵磨成针”的恒心,孩子总会理解大人的一片苦心的。
无农不稳,农兴国强。如果有一大批像袁隆平这样出类拔萃的农业专家,如果我们的农民有一半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如果我们的社会千军万马同挤农业这座“独木桥”,那么,我们的“希望田野”将是一幅绚丽多姿、令人流连忘返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