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村路情思

  □家园景观\□许锡强
  每次回家,我都要携带妻子和女儿,到村里的水泥路上走一走。
  人在村路上或走或奔,路承载的不仅仅是轻重缓急的脚步,还有飞逝的时光。
  我们这一辈人,较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挑着藤箩,捡柴禾,打猪草,挖野菜,就这样在村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之后,我走过这条村路,去公社所在地读初中,又去区公所所在地读高中,然后,是进城市,上大学。就这样,我成了教师,边教学生,边写文章,舌织笔耕,声誉鹊起。走过这条村路,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家是我快乐的起点,也是我幸福的终站。结婚之前,每逢周末,看学生回家,我也归心似箭,跨上自行车,飞回家中。家在山坡上,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村路就被我唤做了空中走廊!
  婚后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这村路咋这么难走哇?虽已几经变迁,从田畦小道变为机耕路,从机耕路变为简易公路,但终究是泥路,多的是黄土。“天晴一块铜,天雨一包脓”,“麦秆喉咙筲子肚”,不难走才怪!反观村中,因交通不便,许多年富力强之人闲来无事,常群聚于老年活动室,搓麻将,打扑克,尽管只是意思意思,但总闹得不少人家失和,家境困顿。
  世纪交替之际,40省道重加修筑,村里趁机浇铸了一条通往40省道的水泥路,并于两路交接处建造新颖牌楼一座。这条水泥路还被有关部门评为乡级样板公路。水泥路和牌楼的建成,使村中景观新添,民之交通顿便。之后,我曾回家数次,却发觉村里人群聚而赌之风渐告衰微,在家为工厂加工半成品者日益增多。再后来,看看电视,翻阅报纸,发现村新一届领导事迹已上了东阳电视台“新闻广角”节目和《东阳日报》三版头条,村子也正在向番鸭专业村迈进,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6户、3600只发展到如今的30余户、4万余只,吸引了许多经销户前来买鸭。最近两年,村中更是进行了村容村貌大整治,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了水泥路……
  走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句古话:“人心曲曲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是的,山是凝固的,但水却是活的。只要人心如水,与时俱进,随境而化,任世事重叠如山,艰难险阻,通向理想的坦途一样会在我们的脚下延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