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沿海地区的灾害防御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温岭市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实施首期沿海防护林工程,初步建成了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之后逐年完善。2003年,又以国家林业局海防林试点为契机,全面启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目前,全市海防林框架已基本形成,63公里的泥质海岸基干林带基本合拢,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得到有效保障。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温岭市在建设海防林过程中,力求在提高基干林带的抗逆性、观赏性和稳定性上有新的突破。首先是合理设计,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程度。针对以往建设的防护林大都毁于冻害、台风和虫害的情况,该市提出了三项设计原则:林带应有足够的宽度;侧重防护效能,兼顾林带景观;确保林带能稳定、持久地发挥效能。在树种选择上,根据沿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专家推荐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该市选择了具有较强的抗冻、抗风、耐盐、耐湿性的中山杉、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木麻黄、桉树、重阳木、海枣、园蜡、白蜡、夹竹桃、海滨木槿、珊瑚树等树种为建群种;在树种配置上,主要采用塔状结构,即中间为高大乔木,两侧为小乔木和灌木。
其次是规范操作,着力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同时,严把检查验收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