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周刊

果蔬损耗惊人

我国亟待建立保鲜物流体系

  由于我国果蔬产后保鲜、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狭窄、发展滞后,每年的果菜损失浪费率十分惊人。记者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蔬菜产区调查时发现,由于缺少有效保鲜储存方式,果蔬从产到销损耗不小。运输户说,水果、蔬菜等大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没有冷链保证,运输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棉被属于比较好的保温材料。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食品低温物流主要分为几大类: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水产品,以及水果和蔬菜。但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至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也仅限于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退休专家修德仁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种植业开始向优势地区集中,但由于保鲜技术不过硬、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各个果蔬主产区普遍陷入了产品储不进、运不出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果菜白白烂掉,农民无奈之下只能地产地销、季产季销,严重影响了产地农民的增收和种植积极性。这种尴尬格局至今没有打破。
  有关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从加强对果蔬保鲜业的扶持、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加强保鲜科研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保鲜产业的发展。
(摘自《经济参考报》 孙洪磊/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