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诸暨市晚稻已收割入仓,预计今年粮食平均亩产457公斤,每亩增产6公斤。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75.54万亩,比上年增加3.5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可达34.54万吨,比上年增产2.91万吨。这是诸暨市继2005年评为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之后,粮食生产工作取得的又一难得成绩。
重抓粮食生产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今年新年刚过,我市就召开粮食生产形势分析会和春备耕工作动员会,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同时,市委市政府继续把粮食生产列为2007年重点工作,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镇乡街道行政首长负责制,开展粮食生产工作督查,构建了政府抓粮食的长效工作机制。
我市从2005年开始,就开展粮食优质丰产竞赛,表彰奖励粮食优质丰产竞赛先进镇乡。今年,王家井、安华等6个镇被表彰为2006年度粮食优质丰产竞赛优胜镇乡,分别获得10万元的奖励。
出台八项扶粮政策种粮农民喜得实惠
今年,我市从8个方面巩固和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其中把早稻示范方的补贴范围从去年的50亩、100亩降低到今年的30亩和50亩,补贴标准从去年每亩50元,提高到80元以上;对水稻统一机械化育插秧每亩补贴30元。政策还全额配套种粮大户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植保等作业补贴。
据初步统计,今年我市共发放粮食补贴资金1869.83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4.29%,其中地方财政配套补贴1365.59万元,增长21.93%。
发展农民合作社 创新生产经营方式
今年上半年,农业部发出通知,确定了100个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系点,我市定荡坂农机合作社名列其中。在今年的早稻生产中,定荡坂合作社利用健全的农机装备优势,探索建立机械化插秧统一育秧点,向周边农民提供“供种+育秧+机插”、一条龙的机械化育插秧服务,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互赢互利。
受市定荡坂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引导,今年我市的粮食、农机、植保类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总数达到了35家。
良种良法良机配套 粮食单产再创新高
今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水稻单产提升工程,积极推广“金早47”、“秀优5号”、“甬优2号”等水稻主导品种7只,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其中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了16.63万亩;应用主推技术7项,全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达20910亩,比上年增长278%。积极推进良种、良法、良机的集成配套,开展高产示范和攻关,建成100亩以上早稻示范方68个,300亩以上晚稻示范方60个。
农业科技入户 强化服务保障
今年,我市预测晚稻病虫将有大发生的可能,为有效控制病虫的暴发为害,我市水稻专家组按照早监测、早预报、早防治、争主动的要求,迅速组织技术指导人员,加强田间调查和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提出防治对策,进村入户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稳定发展冬种生产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近日,我市有3个工作小组,分别奔走在各镇乡街道的冬种生产田头地角,听情况、看现场,提意见建议。市政府按照“分级扶持、统一考核”的原则,对冬季粮油生产实行市镇二级扶持,对建立市级绿肥示范方实行专门补贴奖励。
据初步统计,今年我市冬季农作物播种面积将达37.8万亩,比上年增长5.2%,其中春粮面积6.6万亩,增长6.5%;油菜4.7万亩,增长8.9%。
(诸暨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