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言论

  在新农村建设中,新村、新房和新街道只是外在的“衣服”,生产和经济才是“躯体”,科学文化素质则是“灵魂”,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塑造新型农民。
  ——《学习时报》最近刊登题为《新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脊梁》的文章,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而如何培育新型农民则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内在、持久的动力。
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契机。
  ——10多天的全民征询意见,虽然对具体休假日期安排仍有争议,但广泛的“民意基础”已经说明,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法定化,应是呼之欲出,并无悬念。有学者兴奋地评价,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无疑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
保护“原生态”,杜绝“伪民俗”。
  ——《人民日报》最近刊登署名文章认为,如何既保护好民俗的“原生态”,又能适度开发,同时杜绝“伪民俗”,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民俗不是不可以开发,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民俗旅游”也好,“历史故里”招商也好,都必须实事求是,遵循起码的文化品格,尽力保持民俗的真实性和本原性。否则,只会成为闹剧,败坏民俗的趣味和内在价值,使之成为虚假的风景。
“人口生态失衡”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全国可婚男性已多于可婚女性1800万人。但现实是,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之时,中国的低生育水平也面临反弹的风险。“民众生育愿望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说:“目前中国农村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家庭劳动力,农村家庭男孩偏好明显。”有关专家认为,必须在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之上,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这是现实给出的惟一答案,也是化解人口危机的惟一出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