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怎样推进农业企业化

  省农业厅调研组
  近年来,德清县顺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趋势,以建设开放型、都市型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奠定企业化经营基础;坚持内联外引,多渠道催生农业法人;挖掘区位优势,构筑开放型农业格局;推行科企联姻,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强化政策激励,营造企业化良好氛围。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产业格局和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开高效生态农业全新局面。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1.6亿元,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43元,2002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11.5%、9.4%和16.3%。
  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的路子很多。德清县走的是一条强企业、带基地、拓市场的路子,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成功的,并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企业的类型必须多元化。农业涉及到种养业,又涉及加工流通业,还涉及到服务业,是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的特殊产业。推进农业企业化,必须切合农业的特殊性,尊重现实客观条件,坚持多类型、多元化发展的思路。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农业企业,形成一批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各领域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要运用企业化的理念改造传统的市场主体和经营模式,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专业大户,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企业化。我省二三产业发达,农民非农化程度较高,工商企业、民间资本投资活跃,推进农业企业化有着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基础,只要政策引导到位,宣传服务到位,可以在不改变基本经营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外部驱生引入、内部合作改造等多种途径推进农业企业化,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水平。
  二是企业的产品必须特色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意味着竞争力和效益。近年来,德清农业的长足发展和企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农业资源、生态、区位优势的充分挖掘和开发,得益于产品特色化和市场定位的明确。当前,农业的产业内部分工和产品市场细分进一步明显,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农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差异性竞争原则,把产品的特色化放在突出位置,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市场的有机对接。我省地形地貌复杂,地域差异明显,物种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有着独特的优势,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比较优势,逐步把区域特色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进而上升为经济优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农业企业的做大做强,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机制。
  三是企业的生产必须基地化。近几年,我省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商品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把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基地化生产,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提供稳定的原料,也有利于现代科技的推广运用,实现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并取得一家一户难以实现的规模效益。推进企业生产基地化,一方面,要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将土地等资源向农业企业集中,为企业开发、投入农产品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民的组织模式,引导和规范订单农业发展,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成为农产品加工转化的实施者和市场的开拓者,合作社成为生产的组织者和技术的服务者,农民群众成为专业的生产者和产后利润的分享者。
  四是企业的管理必须规范化。农业不仅承受市场竞争的风险,还承受自然灾害的风险,不仅要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应,还要肩负着农民增收的重任。相对而言,农业企业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也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理念上,必须强化可持续性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防止追求眼前利益的掠夺性生产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利益关系处理上,必须强化统筹协调的意识,正确处理好与合作社、农民利益关系,防止侵害合作社、农民利益的短期行为,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参与市场竞争上,必须强化行业自律意识,正确处理好企业个体发展与产业整体发展间的关系,防止恶性价格竞争造成产业大起大落,实现企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这些,既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监管,又要周到服务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企业化加快推进和健康发展。(节录于省农业厅调研组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童日晖、杨辉、李永平,执笔:李永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