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提升“农家乐”的品质

——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点思考

  江 坪
  近年来,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据2006年9月底统计,我省已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976个,经营户总数12892户,直接从业人员64269人,1-9月份接待游客2985.5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9.42亿元。
  在这样大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乐”字文章做得不深,饮食卫生不容忽视,服务质量普遍较低,影响环境的生态问题开始显现。因此,如何提升“农家乐”的品质,使之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
  如何做好“乐”字文章?农家乐,顾名思义,要有“农”味,要有“乐”趣。乡村旅游对象是乡村风情。风者是《诗经》中“十五国之风”的“风”,指农村的风土、风物、风俗和风景,但核心和灵魂是“农民的生活”和“农民的思想和感情”。“农家乐”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和人文资源,精心打造令人喜爱的品牌,增强农家乐的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与知识性,为游客开发一些如垂钓、登山、采摘等体验农家生活、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游玩项目。
  饮食卫生,是乡村旅游者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有一位朋友今年“五一”黄金周带了一家人到两个县作乡村旅游,他谈了所见所闻:大概生意太好了,有的餐饮店就在景点边上临时搭了一个棚,连一个保鲜柜都没有,肉放在那里,到中午就有味了。那一大桶洗碗的水,脏得没法看。这样的“农家餐馆”让人无法“入乡随俗”。饮食卫生是创办“农家乐”的一个基本条件,应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安全卫生的餐饮业,让广大游客食用安全、新鲜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品尝原汁原味的特色农家菜肴。但是,在这方面也有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到农家乐吃“本鸡煲”,是不是真的“本鸡煲”呢?有关质监人员暗访杭州梅家坞、茅家埠一带,察看了七八家经营“本鸡煲”的农家餐馆,竟然没有发现一家能够端出正宗的本鸡。因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经营行为的管理,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广泛开展烹饪技术、接待礼仪、诚信服务、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和技能。
  “农家乐”的环境生态保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农家乐”是从保护生态环境起家的,没有山青水秀、没有田园风光、没有天然“氧吧”、没有鸟语花香,也就没有“农”味与“乐”趣。如今,有的地方安排“乐”的项目,不利于生态保护。据一位友人介绍,他们在一处“农家乐”玩了几个项目,诸如,在树干上“荡秋千”、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到山坡上采花、下小河里捉青蛙,开心是开心,但总感到不踏实。此外,有的地方缺乏规划,处处办农家乐,家家开饭店,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长此以往,后果严重。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大自然是旅游的物质载体,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发展生态旅游,就要培育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文化。生态优势是经济优势。要金山银山,首先要保住绿水青山。
  提升服务质量,是办好“农家乐”的基础。服务质量的提升,要在“吃、住、游、玩、购”五个方面下功夫。“吃”与“玩”,上面已经讲过了。关于“住”。就是要利用现有农户住房和部分建于山中、湖边、岛上的休闲度假接待场所,为游客提供有乡村特色、价格低廉、清洁方便的住宿服务。关于“游”,就是要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景点,要特别注意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展现,让游客在感受农村的习俗和多彩的田野中,享受到一种美丽文化的沐浴。关于“购”,就是要把乡村旅游商品的策划、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连结起来,让游客高兴地买到有乡村特色、品种繁多、价格公道的旅游产品。
  当前,如何使“农家乐”在发展中提升品质,在提升品质中发展,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值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作者系省记协名誉主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