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赵 畅
“开脸”印象
祖母已步入耄耋之年,可她那张少皱纹的脸,终让人难以将其与一位九十有三的老人联系起来。除了其一生勤劳、性格爽朗,我想,这大抵与祖母过去曾“开脸”有关。“开脸”者,各地叫法不同。广东称“界面”,台湾叫“挽面”,北方曰“绞脸”。“开脸”就是“拉面毛”,用棉线或麻线绞去脸上汗毛。它自古即有,为中国民间美容术。
四十多年前祖母的“开脸”情形,至今宛如眼前:一张老式雕花床前的梳妆台上,放着一盒海棠粉。一坐到梳妆台前,祖母便信手打开盛着海棠粉的盒盖,用棉蘸往脸上抹一层海棠粉。接着,祖母又从抽屉里拿出棉线团,扯上二尺多长的一截,两三下便做成了一个“8”字形的活套。但见她右手拇指与食指撑着“8”字一端,左手扯着线的一头,随着三点的互动,棉线便有了收缩性。对着镜子,祖母将这种可以收缩的纱线紧贴在自己脸上,于是,凡收缩张合的线绳挪过之处,不仅细密的面毛一扫而光,而且皮肤顿时显得红润光滑。此时此刻,我恍然大悟:那海棠粉施于脸上,为的是除油脂;而“刷、刷、刷”地拧动,便是起到按摩活血的功效。“开脸”时的祖母,总是显得那般笃定,以至于我与她对话时,她都轻轻低语,似乎能传达出其内在的意趣。说来,也是绝了。“开脸”以后的祖母,煞是精神,与前判若两人。然而,在我的记忆中,平日里,祖母不常“开脸”,即便做了,时间也很短。但为着接待重要客人,或去赶集市,或寒暑假结束时送我回城里,她必动手“开脸”一番,且每次都做得很投入。有一回,我问祖母为何要“开脸”,祖母笑呵呵地说:“这叫礼貌呀,你以后知道的。”而今想来,从小没上过学的祖母却是这样的有文化,因为她懂得善待自己,也懂得尊重别人。
在我的印痕里,步入老年以后的祖母,似乎再也没有“开脸”。问其故,老人家倒也直率:“脸上有了皱纹,‘开脸’已无多大效果。年老以后拥有一颗慈善的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