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
大地风情\□言射
老街鱼市
  家乡有一条Z型老街,那是一条八尺来宽的狭长的石板巷道。巷道两旁,店铺林立。这儿曾一度是家乡小镇主要的商贸中心。农家田地上收获的蔬菜瓜果,渔家浅海滩涂中捕捞的蛏蛤鱼虾,都到这条老街上来交易。
  老街每天总是热热闹闹的,尤其是设鱼行的那一段街面,生意更是出奇的兴隆。每天鱼货一到,鱼行门口立刻摆开一长溜装满海鲜的圆篮。那亮晶晶的黄鱼、鲳鳊、白虾、红“绿头”,色彩斑斓的青蟹、白蟹、石斑蟹;黄鳗龇露着锋利的牙齿,望潮舒展着淡红色的肉爪,弹涂扭动着花褐的身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那都是鱼贩们以最快的速度从海边挑运过来的。每当涨潮辰光,待在江边码头的鱼贩们一俟渔船靠岸,便捷足先登。他们以批发价从渔民的船舱里提取鱼货,又急匆匆赶往老街。为图鱼货新鲜,鱼贩们双肩轮换,一路疾行,途中并不歇脚。那七八里的路程只需半个钟头,其速度绝不亚于《水浒传》的“神行太保”。
  海货一到,老街鱼市便活跃起来了。鱼行里的人抄起那个大海螺鼓着腮帮一吹:“嘟——嘟——嘟!”这熟悉的螺号声告诉人们“日潮货”到了!于是,老街很快挤满了从四面八方围过来的顾客。人们提着竹篮挑选自己喜欢的鱼虾。这时候,最忙碌的是鱼市里的“秤手”了。他一边称货,一边报账,应接不暇。老秤手有一手快算账目的绝活,只要他一按准斤量,便可立刻报出金额来,分毫不差。秤手用拖着长音的唱诺报账,煞是好听:“祥——祥上祥嘞!小虾——!一角八分嘞!”那个“祥”是鱼贩的名号。账房一听,便会把这笔账记在祥字号的名下,待收市后再结账。十来斤重的 鱼、马鲛鱼个儿大,鱼贩便用刀斧当街宰杀。大鱼切成了小块,一下子就被候在旁边的顾客们挑个精光。当鱼市散尽,那些透骨新鲜的鱼虾早已成了家家餐桌上美滋滋、香喷喷的下酒菜了。
  每年八月,是东海白蟹旺发的季节,那时,家乡小镇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磨蟹浆。而家乡老街的鱼市也差不多每天都能销掉上千公斤的白蟹。在这些日子里,你随便从哪家村落院子里经过,总能听到“咕格啄”、“咕格啄”的石磨声。在那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那些白蟹都得靠鱼贩们一担担挑进来,其劳动强度是可想而知的。
  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如今,家乡的老街还在,店铺的痕迹也犹在。然而,那里的露天鱼市却早已成为了历史,替代她的是一座矗立在新村别墅旁的现代综合贸易市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