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战“役”特刊·观点

防疫抗疫还需理性思维

  练洪洋在《广州日报》撰文说,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一些人的非理性情绪和不理智行为正成为“次生灾害”,对许多人的身心造成“二次伤害”,这也应是我们要共同反对和杜绝的。
  个人方面,非理性行为表现为两个极端:要么反应过激、校正过度,自我加压、惶恐不安,徒增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瞅见与疫情相关信息,随手转发;听说某些药物可以预防,漏夜排队;风闻宠物会传染病毒,残忍抛弃;见到某些地方人就躲着走,视若仇敌。要么心存侥幸、无知无畏,疫情当前,视若无物,聚众聊天打牌、不戴口罩出门、不配合防疫工作等。
  社会方面,非理性行为表现为一种过激:在恐慌心理驱动下,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易让防控工作走向极端。比如,有的地方粗暴阻断交通,导致孕妇难以就近生产;有的小区不准外来人员、医务人员进入;有的小区对某省籍的居民暂停用水;等等。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人的本能,关键在于度的拿捏、策的选择,当适度而非过度、理性而非任性。在疫情面前,个人采取非理性行为,只会作茧自缚、放大烦恼,或掉以轻心、害人害己。社会管理中的非理性,更是要不得。
  疫情面前,我们不但要相信身体免疫力,还要提高精神免疫力,用科学素养、理性思维、正确行为去对抗病毒、战胜疫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