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 更可持续

汇聚更多“金水” 赋能绿色渔业

  □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绿色发展新生态,金融创新助升级”。9日,浙江省绿色养殖发展及金融服务高峰论坛在德清县举行。论坛提出,要加力推广绿色渔业发展模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注入养殖业,推动浙江水产养殖业向“绿色+”“金融+”方向转型升级。
  我省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对于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作用。自2014年以来,我省开展了“渔场修复振兴”和“渔业转型促治水”两大工程,清退污染严重的养殖模式,推广了一批绿色养殖模式。2018年,全省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出2181.5亿元,水产品总产量595万吨,其中捕捞361万吨,养殖234万吨,渔民年人均收入27637元(居全国第二)。
  自2017年组建成立省海洋产业基金以来,我省构建了海洋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以资本配置为核心的融资系统的支持;利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通道,探索设计了海洋渔业补贴资产收益权系列产品,将相关项目补助资金、大宗订单等授予权列为涉海涉渔主体融资抵(质)押物;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优质水产种质资源,形成“繁、育、推一体化”商业运作模式,构建水产种业行业生态圈;盘活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设立专项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等,综合效应明显。
  论坛由省农业农村厅指导,省海洋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办。论坛上,行业大咖们围绕虾贝类养殖技术应用现状、智慧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路径、海洋基金金融支农业务、养殖保险政策解读等内容进行了“圆桌对话”。各方形成共识,要联合高校、研究院所等社会各界力量,争取更多智力支撑,探索创建适合海洋渔业绿色发展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我省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