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野生青蛙,大家都知道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但慈溪市长河镇垫桥村村民邵迪军养殖黑斑侧褶蛙,不仅取得了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养殖许可,更探索出一条致富新路——依托青蛙养殖,实现了“青蛙+水稻”的生态种养模式,在当地颇有名气。
邵迪军的青蛙养殖基地其实就是一片片分割开来的稻田。笔者近日来到这里时,还能“听取蛙声一片”。黑斑侧褶蛙就在这一片片稻田里,时不时能看到青蛙跳出来。邵迪军介绍,现在20亩稻田共饲养黑斑侧褶蛙1.5万公斤。“目前,青蛙主要在慈溪、余姚地区销售,每天销量几百公斤。”
笔者发现,尽管这一季水稻已经收割,但是剩下的稻秆看起来非常粗壮,跟平常见到的稻秆有明显的区别。邵迪军说:“稻田里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青蛙帮水稻捉虫,青蛙粪便又可以为水稻增肥,稻蛙生态种养模式就是利用了稻田和青蛙共生互利的关系,采用这种种养模式既能节省人工,又能保证所生产的稻米和蛙肉真正达到原生态、无公害。同时,‘青蛙+’立体生态循环种养实现亩产值大幅增长。”今年,邵迪军预计销售收入达60万元,每亩产值在3万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邵迪军的慈溪市优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取得了《黑斑蛙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明年,他计划通过大田水稻无农药种植,改良60亩土地用来养殖青蛙。未来,他将扩大稻田种植面积到500亩以上,带动生产经营农户20户以上,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蛙稻生态种养生产基地,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