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春在《光明日报》撰文说,日前与农民兄弟闲聊,他们抱怨,现在送文化下乡放的电影虽然免费,但很多都是老片子,内容陈旧没意思,远不如热闹的小戏好看。
热热闹闹下乡,冷冷清清收场,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农民的不欢迎,是因为我们对农民兄弟的文化需求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尽管现在要求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但有些人还是人到心不到,走马观花式的走访、蜻蜓点水式的调研,看起来有模有样,实则是装模作样。说起来好像已经了解了农民的需求,实则还是老眼光看问题、老办法办事。要使送的文化让农民兄弟称心如意,最重要的是文化供给要有问题导向、对象意识,农民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才是评价文化下乡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物中主人意”,才是好东西,文化惠民最终还得问计于民。
送文化下乡,心中要装着老乡。根本的是要与农民坐一条板凳,看到农村已不是过去的农村,农民也不是过去的农民,新时代农民兄弟也有自己的新需求。满足农民兄弟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是文化人的责任和使命。当务之急,是要在繁杂的民声中找准努力的方向、改进的办法,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取信于农民,使电影和戏都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