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家政=保姆”是一种误解

  □扶青
“家政专业=保姆专业?”这是令许多“吃瓜群众”疑惑的问题。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一提起家政,就是伺候人的工作,无非是煮饭、炒菜、打扫卫生,既没有什么职业尊严,也没有多少职业含金量,不需要读大学就能掌握。而就现实生活来看,现在愿意从事家政行业的人也不多,她们大多年纪偏大、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做家政是无奈之举。理论和现实的“刻板印象”,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家政行业的偏见,导致在这个行业里,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必须指出的是,这是一种误解。首先从工作性质上来看,保姆和护士、空姐等一样,都属于服务业,没什么职业高低,而且从月嫂的案例来看,家政从业者的收入不比其他行业差。既然没理由歧视护士、空姐、酒店服务员,也没理由认为月嫂、保洁、保姆等工作低人一等。其次,认为家政就是保姆的看法,明显把家政专业简单化了。国际公认,家政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更是一门带有人文熏陶特色的通识学科门类,具有很高门槛。
  譬如作为近代家政学发源地的美国,有近千所大学设有类似学科,有的还专门设立了“家政学院”,培养家政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家政业极其发达的菲律宾,设有室内设计、服装工艺、社区营养、食品工艺、家庭生活与儿童开发等学科。我国家政学教育尽管起步晚,但定位却也是培养集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基础等课程于一体,符合现阶段家庭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提高对该类专业内涵的认知。
  从消费升级的视角来看,家政也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数据显示,全国有18.2%的家庭有未成年人照料需求,35.6%的家庭有老年人照料需求,30.4%的家庭有双重照料需求。对比之下,家政从业者只有2800万,有2000万用人缺口,缺口之大让人咋舌。况且,从许多家庭的诉求来看,给钱不是问题,但要找到称心如意的从业者并不容易。这意味着家政业的痛点正越来越突出,家政行业亟须向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看齐。
  综合以上来看,家政服务业将是方兴未艾的产业。要发展好家政服务业,特别是发展职业化家政,必须充分发挥教育优势,从职业尊严、就业渠道、上升通道等向社会展示家政专业广阔的可能性,增强人们报考家政专业的动力,真正将更多人才吸引到家政专业来。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