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贵元来稿说,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农村市场开始火爆起来。一些个体商户把“小作坊”生产和加工的月饼等食品大量投放农村集贸市场,有的打着大厂家的牌子声称“厂家直销”;有的盗用名牌商标“张冠李戴”;还有的使用劣质油露天烹炸熟制品和肉制品。五颜六色的儿童食品种类繁多,而且廉价叫卖,吸引农村消费者纷纷购买。
笔者在农村调研时正好路过一个大型农贸市场,货摊上摆着四五样月饼,便宜的1元一个,贵的2元一个,花5元可买3个。这些月饼被装进精美的礼品盒后的确好看,售价却比商场、超市便宜一半以上。摊主坦承月饼是自己加工制作的,卫生保证没问题。可事实上,农村一些加工糕点食品的传统“小作坊”,仍存在证照不全和“无证经营”现象。一些“小作坊”生产设备简陋、食品加工人员缺乏正规技术培训、违规生产作业、卫生不达标等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市场热销的儿童食品,质量低劣、滥竽充数的不在少数,直接危及儿童健康安全。
“双节”期间正是农村消费旺季,“问题食品”很容易充斥农村市场。工商、公安、食药监等部门要加大“双节”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管理,堵住劣质食品流入农村市场的漏洞。一方面,从“源头”抓起,从市场管起,对农村“小作坊”进行综合治理整顿,强化监督检查。对违规生产、卫生和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以及证照不全的要果断关闭或取缔;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进行严厉惩处;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市场防范意识和法治维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农村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