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论坛

让农机具发挥更大效率

  □朱传忠
  日前,记者在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采访,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快递一箱箱包装精美的笋干。董事长李小江介绍说,笋干是今年春季用合作社的稻谷烘干机加工的。烘干机经维保人员稍作技术改造,即可用来烘笋干,不仅帮农户解决了鲜笋集中上市时的烘干难题,也给闲置农机具找到新用途,让合作社增添一份收入。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农机合作社和农户拥有的农机具越来越多,但农机的使用往往主要集中在每年几个重点时间段,其余的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如何降低农机的使用成本、提高其利用效率,一直是农机行业面临的难题。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将烘干机的应用范围由稻谷拓展到笋干,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值得其他合作社和农户效仿。同时,稻谷烘干机能否应用到更多农副产品的烘干加工,比如,将桃子加工成桃干、芒果烘成芒果干等等,还需要包括生产厂家在内的广大能工巧匠进行探讨和试验。
  提高农机具的利用效率,横向应用领域的拓宽是一个方向。有些农户将耕地机配上自己研制的装置,既能种生姜、种油菜,也能挖土豆、掘红薯。类似个案都表明,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经小发明、小改造,农机具的应用范围都会增加,能发挥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代农机具大多价格贵、维修成本高,而其利用率又非常有限,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率低,合作社和农户看到其长期闲置很是心痛,却无可奈何。拓展其功能,扩大其使用范围,就能让闲置农机具“忙”越来,从而产生新的效益。首先,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组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既介绍农机具使用方式方法,也发布小发明、小改造成果;既道出技改要点难点,也贡献新思路金点子,必要时还可邀请生产厂家举办线下研讨会、推广会。其次,鼓励农机从业人员、能工巧匠积极参加以功能拓展为目标的技术探讨和改造,改造成果奖励可与农机具发挥的效益挂钩。第三,可以把结合当地特点的应用改造思路反馈给生产厂家,让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