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畜牧兽医

“浙”产生鲜乳放心喝

我省加快推进奶业振兴

  为加快推动奶业振兴,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省奶牛存栏稳定在4万头,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92%以上,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生鲜乳监督抽检合格率99%以上。到2025年,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奶牛规模养殖比重、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全国领先。《意见》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以金华、杭州、温州、宁波、绍兴、衢州等城市的近郊及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加快现有中、大型奶牛养殖场的改造提升,适度发展高标准规模养殖,鼓励通过收购、合作经营等形式建立小散奶牛养殖户退出机制。进一步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力争全省奶牛平均单产水平达到7.5吨以上,500头以上的规模场平均单产水平达到8.5吨以上,以规模养殖、中高产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开展部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创建和省级奶牛美丽牧场创建,推进奶牛养殖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奶牛场物联网系统和自动饲喂、自动挤奶、生鲜乳质量检测等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奶牛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奶牛精准饲喂管理,推广测定牛奶成分调整饲草料配方,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持废弃物利用设施装备改造升级,推进奶牛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奶牛口蹄疫防控和布病、结核病监测净化工作,做好奶牛常见病防治。
  三是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按照种养循环、草畜配套的原则,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积极倡导农作物秸秆和食品副产品饲料化利用,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积极培育奶牛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奶牛养殖、粪污处理、有机农业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有机农产品种植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总结推广一批不同养殖规模的种养结合、就地利用典型案例。
  四是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加强源头管理,严格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和监管,鼓励养殖企业参与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严格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的许可证和准运证管理,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的抽检和台账管理,依法查处不合格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和运输主体的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养殖、收购、运输等环节的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鲜乳收购第三方质量检测,严厉打击非法收购生鲜乳行为以及各类违法添加行为。
  五是促进全产业链融合。鼓励加工企业与奶农相互持股等形式,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采用养殖圈舍和奶牛入股、补贴资金入股等方式密切利益联结,鼓励加工企业二次分红、溢价收购、利润保障等支持奶农,切实保障奶农合理收益。建立由政府引导,乳品企业、奶农和行业协会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形成稳固的购销关系。支持具备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合作社生产乳制品和发展牧旅休闲观光,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介休闲观光牧场,培育优质品牌,引领奶业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现代奶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现有5家牧场入选全国奶业休闲观光牧场,总数居全国第一;27家省级美丽生态牧场(奶业),为行业树起标杆。2018年底,全省奶牛存栏4万头,生鲜乳年产量18万吨,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乳制品总产量49万吨,但也存在生鲜乳自给率偏低、产业竞争力不强、消费培育不足等问题。
哲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