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余杭万亩蜜梨结“硕果”

预计今年产量1.5万吨

  这几天天刚亮,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三水果业农场的采梨工们就开始忙碌了。进入盛夏,最先成熟的蜜梨“翠冠”上市,采摘大幕也于近日拉开。现在,每天有3到4吨的蜜梨经采摘包装后,从这家农场“走”向全国各地。“今年的蜜梨刚刚挂果,杭州、北京、深圳、广西等地的订单便纷至沓来。”三水果业负责人陈梅生说,预计今年农场蜜梨产量可达450吨,产值达500万元。
  在鸬鸟镇,除了陈梅生这样的种植大户外,不少村民也在自留地上种蜜梨,通过卖梨腰包都鼓了起来。2018年,鸬鸟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34元,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来看,许多农场的蜜梨产量要好于去年。”鸬鸟镇副镇长董学海说,预计今年鸬鸟蜜梨产量可达1.5万吨,销售总额将逾2亿元。“我们的蜜梨产业之所以越做越好、越做越强,主要是注重产品的品质。”
  据了解,鸬鸟蜜梨种植用的都是疏果套袋、配方施肥、病虫无公害防治等系列标准化技术,既降低果实农药污染,又能提升果实外观颜色和内在品质。同时,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开展校企合作,开展优新品种改良和高品质栽培技术研发,让本地蜜梨实现品质与效益的双提升。
  “目前鸬鸟蜜梨培育出翠冠、西子绿、新世纪、黄花、变异黄花等20余个优良品种。”董学海说,蜜梨销售每年都呈现脱销模式,镇里正计划进一步拓展蜜梨产业规模。
  前段时间,鸬鸟镇与百世汇通快递达成合作,今后以蜜梨为主的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的,每单可减免物流费1元。董学海算了一笔账:“如果按一户20亩的种植面积来算,30%的产量通过电商销售,梨农可节省约1800元的种植成本。”
  此外,今年年初,鸬鸟镇还出台了《关于支持蜜梨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试行)》,从品种改良、规模发展、品牌提升等九个方面给予政策“红利”,进一步促进蜜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董学海说,下一步计划开发蜜梨产业的衍生产品,如干果、罐头等,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蜜梨产业多业态、多功能、长链条发展,拓展梨农增收渠道。 白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