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10个月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这个农产品营销联盟带来的变化真不小

  □本报记者 朱传忠
  “真没想到,10个月的时间,联盟会员单位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000多万元,同比增加近30%。”“景宁600”生态精品农产品营销联盟会长叶荣娟话语里难掩惊喜。
  景宁县地处浙闽交界的大山,当地人大多生活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以古法农耕方式生产高山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品质、口感颇佳,但苦于大山阻隔,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营销手段单一,高山优质农产品销售量增长缓慢。
  去年9月18日,从杭州返乡创业的几个年轻人自发成立“景宁600”生态精品农产品营销联盟,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目前已有30多家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抱成团,这些小主体又与3000多户小农户结成链,开始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景宁600”生态精品农产品。
线上有维护
  电商怎么做?如何运营?客源哪里找?线上销售的一连串问题,困扰众多小主体、小农户。景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延平说,合作社之前一直采用批发零售模式,加盟联盟当月,实现线上销售2万多元,“一下子意识到互联网营销平台的重要性。”
  叶荣娟说,大家都感受到农村电子商务虽然蓬勃发展,但山区的小主体、小农户年龄偏大,对公众号、社群之类平台运营有困难,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自建线上门店,精力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经营效益不明显。营销联盟设有专门线上营销团队,能有效解决大家的烦恼,“产品上线由自己的专业团队打理和维护,大家只需要看订单发货。”
  资源共享、渠道共享、销售共赢的理念让这些农业主体走到了一起。这些主体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生产标识、产品认证、溯源体系,并在相关部门备案,但主打农产品又各不相同,避免联盟内部间的竞争。联盟以“互联网+”模式,依托邮乐购、微店、朋友圈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销售,“相当于每个联盟会员都有了自己的网店。”叶荣娟说。
市场有人找
  营销联盟设4家副会长单位,其中2家主要负责找市场。“以前参加各地农展会,申请、布展、参展、吆喝,都需亲力亲为。现在只要愿意,可当‘甩手掌柜’,并且,一年全国各地一二十场活动,一场都不拉下。”联盟秘书长刘勇说。
  上个月的温岭展会,联盟仅派出7人。展位上,既悬挂“景宁600”区域品牌、主导产业和营销联盟画报,又在显眼处张贴每家会员产品图片;专场推介时,30多家经营主体生产的农产品一一登台亮相,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轻松找到所青睐农产品的生产企业,让不在现场的会员照样接到订单,还大大降低了参展费用。
  不仅如此,营销联盟还以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的精品果蔬超市、企事业单位、社区、月子中心、母婴店为主攻点,以订单方式挖掘积累了大批长期客户。
  营销联盟跑销售、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管经营,从田头到市场,产业链条环环相扣。万科家庭农场负责人纪伟根说,这样的合作,不仅省下大笔市场营销费用和人才资源投入,还腾出精力抓生产、学技术、搞新品开发,“‘集团作战’好,抱团力量大!”
营销有策划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黄桃即将火热上市啦!”鸬鹚葛山首届黄桃采摘节的宣传片日前在多个平台发布,而这次活动的策划单位,就是“景宁600”生态精品农产品营销联盟,其会员景宁锦绣家庭农场就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鸬鹚乡葛山村。
  刘勇说,原本是为会员单位策划的营销方案,现已升级为全乡的一大主题盛事。“周边种植户参与意愿强烈,我们从桃花盛开的3月开始宣传,通过线上线下邀请了众多客户前来参加采摘活动。”
  营销策划和推广,是经营小主体的弱项,可恰恰是这个联盟的强项。今年春节,他们牛刀初试,从设计到包装再到销售,私人订制的精品礼盒价格从188元到888元,100多种农产品任意搭配选择。结果,私人订制,一炮走红。“每周一鲜”是联盟打造的又一个重点营销方案,先后推介了高山牛羊肉、乳鸽、兔子、土鸡、稻鳖等“景宁600”特色优质农产品,既介绍生态环境、生产过程,又讲述“畲家味道”、品牌故事,卖产品又卖文化,渐成爆款,实现对应主体销售额平均增长60%。
  “目前景宁已建成‘600生态基地’6.89万亩,巨大的市场有待我们继续抱团共同去开拓。”叶荣娟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