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70亩小麦须手割为数据好看别为难民众

  《新京报》刊发社论说,在农业机械化渐次普及的当下,农民群体本不需要在炎炎烈日下,用最原始的方式手动割麦。但最近,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的刘女士,却眼看着自家70亩小麦“躺”在地里,不被允许使用收割机。原因是她家麦田附近有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因担心机械麦收产生的扬尘会影响监测站的数据,上蔡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要求他们只能用手割。
  为了环保数据好看,没收农民“自由收割权”的行为实在太过任性。都说“不躬耕不知稼穑艰”,有点农耕经验的人都知道,70亩小麦用手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对于农民来说,错过了一个晴天,可能麦子就要烂在地里。
  这种在普通大众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操作,为何会堂而皇之地推行?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基层管理者,不是以公众利益为工作出发点,而是以应对上级考核、完成漂亮的政绩数据为出发点。出发点跑偏了,工作内容和手段也就难免跑偏,甚至走向民众利益的对立面。
  本是为民众谋福祉的政策,到了一些地方官员手里,却演变成了为难民众的瞎折腾。如此做法,违背的是政策初衷,破坏的是政府形象,伤害的是民众的心。
  此事曝光后,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坚决反对环保形式主义,严防“一刀切”现象,坚决制止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这无疑是针对上蔡当地做法的及时纠偏。但我们更希望科学、民本的工作思路能贯穿在地方的日常管理规范中,切实避免类似劳民而荒唐的决策再次拍脑袋而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