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观点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

  □周仲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可见,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战斗力。建立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二是促进乡村“三治”融合。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增强法制意识。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村内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管护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建设平安乡村。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稳妥推进乡村人口人才振兴。人口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积极对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最新政策要求,引导人口人才向乡村附近城镇集聚,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人口人才基础。一是有序推进城乡人口流动。发挥县城基础好、落户成本低、吸引力强的优势,把县城打造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平台。以重点镇、示范镇、特色小镇为基础,培育一批人口相对集中小城镇,吸引带动农民到镇区生活就业。二是大力培育乡村本土人才。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培育各类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员、家庭农场主、经纪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三是精准引进乡村振兴人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创新体制机制,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再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乡村振兴必须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拓展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重点扶持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推进农村就业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全力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进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聚焦重点区域和特殊贫困群体,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合力,确保农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