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龙泉市供销社乐架产销之桥——

让农民兄弟的农产品不愁卖

  □本报记者 李曜清 通讯员 张利彬 翟津津
  近来,龙泉市供销社主任范建伟忙着对接客户,帮助当地农户拓宽销售渠道。他告诉记者,由供销社牵头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龙泉农产品供销e城”人气越来越旺。“归根结底,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农民兄弟的农产品不愁卖!”记者日前的所见所闻,深为龙泉市供销社的悉心为农所感动。
全链条生产服务种粮卖粮不用愁
“从购买种子和农资直到加工和销售,我们全程提供各项服务,理论上农户只需按计划要求种植即可。”龙泉市粮食产业农合联副理事长雷少伟告诉记者。
  目前,除了粮食产业,龙泉还先后成立了蔬菜、茶叶、食用菌和中蜂养殖等农合联组织。“目的就是通过组建产业农合联,实现组织化生产、市场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范建伟说。
  记者注意到,龙泉粮食产业农合联众筹集资500万元,组建了龙泉市祥禾粮食产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由公司负责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这样一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从自主生产到自助服务的良性循环。
  粮食产业农合联先后建成了育秧机插、粮食烘干、农机维修出租、粮食仓储加工等多个服务中心以及粮食专科庄稼医院,服务范围覆盖全市50%以上的种粮面积。去年为会员育秧1200亩,统防统治2300亩,烘干粮食400余吨。
  范建伟表示,产业农合联定位为为农服务平台。联合会员合作打造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为会员提供各类服务,并承接政府公共服务事项。今年,还将组建油茶、竹木等产业农合联,并不断拓展和完善服务功能。
市场化营销平台集聚产能展优势
  龙泉山地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蔬菜种植。
  面对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如何因势利导做好销售文章?单靠传统的肩挑担卖肯定行不通,必须集聚各类生产要素,顺应市场趋势,实现批量化销售。龙泉市供销社瞄准了市郊西街街道的南秦村,决心在这里建设一个农产品(蔬菜)批发市场。
  市蔬菜产业农合联会员、市农合联筹资220万元,成立龙泉市联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具体负责市场建设和经营。南秦村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以每年100万元的租金出租给联源公司。
  市场建设总投资逾5000万元,包括农产品销售大楼、检测大楼、展示大楼和3幢钢质大棚。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将整体移至市场内办公。届时,所有农产品必须通过检测合格后,才可进入市场售卖。目前,招商工作正有序开展,摊位认租火爆。
  集聚量化发展带来的好处已初步显现。当地农行表示,对进场个体商户,将按基准利率提供多至30万元的信用贷款,并向市蔬菜产业农合联授信500万元,以扶持产业发展。
中介式对接帮扶“消薄”增收进行时
  去年4月,作为全省“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行动的重点结对帮扶项目,物产中大集团在当地秦部村投资建设土鸡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
  这些土鸡和高山蔬菜,除部分供应物产中大集团外,均通过供销社牵头建立的“龙泉农产品供销e城”网上平台销售。“每卖出一公斤的高山蔬菜,村集体将获利0.2元,村民在基地劳动也可拿到报酬。”村支书季焕园告诉记者。今年秦部村集体至少可增收10万元,村民人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
  据了解,这个供销e城和包括秦部村在内的多个村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协议,在全市建立1000多亩的生产基地。产品除了高山蔬菜,还包括高山土鸡及鸡蛋、土猪肉、茶叶、大米、香菇、木耳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对合作生产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和质量管控,农产品的品质有了保证。”供销e城负责人叶少波告诉记者,商城已有会员1000多人,去年订单配送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在为客户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也帮助农民破解了销售难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