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养生

华陀首创仿生运动养生

  编者按:
  现在,养生已不仅仅是中老年的事了。大家不管处在哪个年龄阶层,都要对自己的身体引起重视,好好保养和爱护。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人总结出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尤其是一些古代名医,他们不仅医术精湛,还保健有方。本报今起将陆续刊登一些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希望大家结合自身的状况,加以借鉴、学习和应用。
  华陀,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体育疗法创始人。据《后汉书》载,他“晓养生之术,时人以为仙”。后遭曹操派人陷害,享年67岁。
首创仿生运动养生
  华陀主张动养,“运动能畅其积郁,舒其筋骨,活其血脉,化其乖暴,缓其急燥”,认为运动是祛病延年的重要途径,健康长寿的秘诀在于《内经》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儋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他总结了前人养身养心经验,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动作,创造了动静相济的“五禽戏”。五禽戏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适度、老少皆宜的体育活动;其次,它强调寓情于动,把意念融合到所做的动作中去,以虎的勇猛,鹿的快捷,熊的矜持,猿的机灵,鹤的自在,体现了“返璞归真”、“天人合一”、回归大自然的保健养生方法。
继承和发扬了养心观
  华陀的养心之道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对名利、地位观念的淡薄,二是强调动静相济、劳逸适度。华陀医道高明,疗效神奇,当时的统治者多次请他做官,如沛国宰相陈畦,曾举荐他做“孝廉”,西汉的太尉黄琬,也请他做“侍医”,他都拒绝。在他看来,过分的名利和地位观念会成为思想之患而影响健康。华佗曾对他的学生吴普和樊阿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到,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意思是说运动、劳动能增强消化功能、呼吸功能,能促进血流循环,预防疾病,但不可过度疲劳。他还用户枢经常活动而不蛀不烂的道理,说明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
首创麻醉剂
  华佗擅长外科,开展刮骨疗毒,发明“麻沸散”麻醉剂,“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若病在肠中,便断肠三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身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重视心理疗法
  华佗又是一名能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专家。有一次,一位太守请他看病,华佗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接受了太守的许多财物,却不给他好好看病,不久又弃他而去,还留下书信骂他。太守大怒,让人去追华佗,他的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悄悄拦住了。太守在极度气愤下,吐了几升黑血,结果疾病很快就好了。
马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