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好政策为广袤田野添春意

  □朱隽
  眼下,春耕大忙正由南向北次第展开。在雨水已过、万物萌动的春意中,亿万农民又收到大礼。日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的第十六个年头。此次,“硬任务”成为这份重要文件的关键词。
  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把握这一关键时期,今年“一号文件”列出一系列“硬任务”。其中,脱贫攻坚位列首位,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在粮食安全方面,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定,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等;在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也都明确了许多实打实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持续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一些隐忧仍然存在。就粮食生产而言,灾害频发拉低粮食单产,结构调整带来部分粮食品种播种面积下降,国际油价波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难以预测的挑战。在“三农”其他领域,同样有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化解风险、解决难题,离不开完善的预案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推进。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是一份清晰的“任务书”,明确提出“三农”领域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顺利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不打折扣地完成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硬任务”,必须付出扎实的努力。一方面,清单中的多项任务涉及农村民生,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有助于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稳定器的功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而完成这些任务,离不开集中的政策供给,关键是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落到实处。各项任务逐一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通过深化相关机制改革解决遇到的问题,破除制约因素,乡村发展才能充满活力。这同时也离不开可靠的人才支撑,既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也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因为农民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力量。
  无论是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还是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都要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因地制宜、科学推进。以有力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就能让“一号文件”带来的春意,给广袤田野增添新的生机。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