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食品药品安全

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这些地方这样干

  在日前我省开展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中,各地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
杭州: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作用
  杭州市余杭区充分发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监管作用,各有关部门、各镇街积极开展辖区内假冒伪劣执法检查行动,并将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纳入日常巡查,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当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依托村“两委”网格化管理,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作为农村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强化社会共治。强化宣传引导工作,在每个村社明确了一名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进市场、商铺、作坊等开展群防群治。
  截至目前,杭州全市共摸排线索60余条,其中直接破获了赵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假酒)大案,打掉位于余杭区柴家坞村、吴下庙桥村的2个假酒制造窝点和8处售假门店及仓库,抓获制假售假犯罪嫌疑人22名,现场查获假冒知名品牌白酒1万余瓶,假冒品牌的商标20余万张(个),电子芯片2000余个,假酒生产设备4台,制假用酒瓶2万余个,涉案金额达1000万元。
宁波:加强宣传 营造共治氛围
  宁波市聚焦重点对象、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走访全市重点农村电子商务园区20余家,组织“放心消费诚信兴商”诚信建设万里行等宣传活动10余次,悬挂横幅近200条,邀请宁波日报、现代金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现场采访,在宁波电视台开展专项整治宣传,合力营造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社会共治氛围。
  余姚市协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商务局、科技局、农业部门合力出击,快侦快破一批“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违法行为打击和查处率100%,形成有效震慑。积极搭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菜篮子商品绿色通道车等载体,加快农村农产品电商发展,净化农村食品消费环境。
湖州:“四个平台”协同作战
  湖州长兴县利用“四个平台”协同作战的优势,联合当地公安、综合执法、食安办等部门对每一个涉案线索顺藤摸瓜、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做到查不清源头的决不放过,端不掉“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决不结案。强化行刑衔接,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违法犯罪案件,对情节严重的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实施禁业限制。
嘉兴:加强小餐饮常态化培训
  嘉兴南湖区聚焦专项整治,以小餐饮常态化培训为抓手,结合第三方机构评价模式,对辖区内小餐饮高标准、严要求、严管理,巩固从业者食品安全诚信意识,从源头上向假冒伪劣食品“说不”。以“培训+交流+现场”模式,要求企业强化日常管理,完成辖区内16家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开展培训2次,签订承诺书100%。同时,以点带面,以宣促管,进行农村食品安全宣传进校园,带领学生参观大型商超,现场观摩加工车间,不断深化食品共治理念。
金华:三级联动 合力打假
  金华市、县、乡三级联动,农业、水利渔业、商务、公安、市场监管、供销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8109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主体1540个,检查食品经营主体10218个,检查各类市场338个,收缴假冒伪劣食品5309公斤,取缔无证生产主体12个,取缔无证经营主体203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查处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9起,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件。
本报记者 综合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