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相关文件

重拳整治假冒伪劣重点领域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将通过稳步有序开展专项治理,查办一批假冒伪劣大案要案,净化生产源头和流通网络,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高发多发势头。到2021年,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能力和监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作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老百姓买得更加放心,用得更加放心,吃得更加放心。
  《方案》要求,集中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治理。加大农村市场监管力度,以食品、小家电、洗化用品、五金电料等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强对农村市场和城乡接合部等假冒伪劣高发多发区域的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假冒伪劣商品、“三无”产品要追踪溯源,深挖违法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铲除销售网络,依法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的“黑作坊”“黑窝点”;集中开展农资及农产品专项执法,在春耕、秋种等重要时点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下乡”行动,以化肥、农机及其配件等产品为重点,严厉查处不符合标准、虚假标识及无证生产等质量违法行为。大力加强“山寨食品”治理,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入手,加强对食品产业集中地区、农村集贸市场、小作坊、小商铺以及获得认证企业和认证食品的监管,重点检查食品名称、包装、标识、商标等相同或近似的食品,加大对标签标识声称具有特定成分、含量等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方案》提出,加强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联合教育部门持续开展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督促学校、幼儿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对以学生为主要供餐对象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检查力度,强化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方案》指出,将严厉查处网络违法经营行为。强化对虚假宣传、虚假促销、刷单炒信、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的监测和治理。以网络销售的食品、药品、儿童用品、老年用品等社会反映集中、关系生命健康、影响公共安全的消费品为重点,组织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电商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