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对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周树新 邵庭 廖璇刚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兰溪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调研情况看,与多数地方一样,也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青黄不接;运行机制不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热情不高;财政支持有限,基层农技推广经费不足;专业技术力量分布不合理等问题。
  为此,笔者对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一主多元”推广模式。
“一主多元”推广模式,即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导,发挥科研院校和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农民从业积极性。“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是今后一个时期较为适宜的农技推广服务方式。通过培训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户,进一步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范围,达到科技惠农、科技增收目的,进而带动区域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壮大基层农技队伍。改“双重管理,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人员管理、资产和工作经费由县级农业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县乡两级管理脱节的问题,为基层农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手段。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聘用、知识更新培训、推广责任、考评与绩效管理和多元推广等制度;鼓励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是创新资金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社会团体或个人参与农技推广,推动跨地区、跨专业推广机构的横向协作,拓宽科技下乡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兰溪市农民之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