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消费者陈先生就遇见了一件烦心事。今年以来,他发现自己每月的话费居然高达300多元。对年逾70的老年人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他对运营商的资费产生了质疑,请求温州市消保委查找原因并帮其解决。
温州市消保委受理后,立刻安排人员联系浙江移动公司温州分公司就陈先生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后发现,话费中有一项130元的流量不限量套餐,但陈先生每月实际使用的流量却不到1G。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2017年3月陈先生接到移动公司的电话,向其推销一种70元/月的流量套餐,陈先生并未听明白就同意办理。2018年3月份,销售人员再次打电话给陈先生推荐其办理130元/月的流量套餐,陈先生并未听懂套餐的具体内容,但碍于面子又应承了下来。就这样,没有上网习惯的陈先生在这两年的时间内,流量套餐经两次升级提高到了130元/月。这两年来,陈先生的话费单里,单单流量这一项就支出了2000元左右。
移动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拿出了当时的电话录音,表示变更套餐曾经征求过消费者的意见,是陈先生自愿办理的。
温州市消保委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在推销商品或服务时不能单单讲究“利”的方面,其“弊”方面也要向消费者讲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另一方面应当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以节省为前提推销与其身份和消费习惯相符的产品服务。
最终,移动公司承认了错误,同意退还陈先生2000元流量费,并给予了一定金额的补偿。
在此,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话费套餐服务时,要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选择最适合、最实用的消费套餐。时刻关注消费情况,若发现套餐不合适,应该及时修改套餐,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对于经营商推荐的套餐,消费者要充分了解套餐的具体内容。对于不明晰的地方要询问清楚,切勿迷迷糊糊修改套餐。消费者切莫贪图小便宜,落入“免费”陷阱,对于经营商提供的免费升级套餐,消费者要把握免费套餐的适用业务范围、用量、有效时间等。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要时刻保持维权意识,遇到侵权行为,要及时收集证据,并联系相关部门积极维权。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