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网约车消费调查体验显示

“无证上岗”突出 存在安全隐患

  •   近期,顺风车屡屡暴露出恶性安全事件,为掌握网约车运营的真实状况,省消保委联合第三方调查机构,历时两个月左右,对杭州市网约车平台开展了暗访式消费体验。
      据悉,本次消费体验评价主要对象是杭州市正常运营的5家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快车)、曹操专车、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和易到用车。每个平台均选取早晚高峰、工作时段和周末3个不同体验时段;并选择市中心到市中心、市中心至景区、市中心至火车站、市中心至城市边缘等12条线路开展消费体验。评价标准涉及“基础信息”“预约使用”和“乘坐过程”三个维度,服务承诺、信息一致、资格认证、预到时长、安全驾驶等14项指标。
      据介绍,在所有评价指标中,安全提示得分最低,平均分仅为59.17分;资格认证、岗前培训得分也较低,平均分仅为62.62分和60分。在各家平台的综合得分比较中,最高分90.42分(曹操专车),最低分75.58分(首汽约车)。
      消费体验中,发现网约车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驾驶员“无证上岗” 存在安全隐患
      《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在本市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驾驶员,应当取得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客运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
      暗访体验中,“资格认证”指标平均得分仅62.62分,60名网约车司机中有23名明确表示未取得客运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体验的滴滴出行和首汽约车12条路线中,各有7名司机表示未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神州专车司机表示“没有网约车驾驶员证公司也让开,自己就是边开边考证”。
      客运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是安全保障的基本线,确保出租汽车从业人员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无证上岗”现象的存在,使乘车人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日常培训欠缺 安全驾驶普遍马虎
      2016年11月1日施行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维护和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
      暗访中发现,首汽汽车和滴滴出行培训情况较差,均有司机未参加过任何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同时,暗访中还发现,司机安全驾驶习惯普遍不佳,每个平台均有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玩手机、发信息,多数司机未主动提醒乘客系安全带。
    部分约车平台存在拒载现象
      在暗访体验中,滴滴出行和首汽约车平台均有司机存在拒载现象。7月12日早高峰时段,体验员用首汽约车约车,从文一西路骆家庄去往蓝天商务中心,被拒载;7月15日,体验员在滴滴出行约车,从雷峰塔景区去武林门新村,在约定地点等待10分钟后,司机打电话说,“你是不是没到马路对面,我已经开过去了”,然后就挂断了电话。挂掉电话后,APP显示行程已开始,过了6分钟左右,显示行程已结束,并扣费10元。
    部分约车平台服务细节不到位
      暗访体验中,感受较差的是预到时长,系统算法给出的预计到达时间与实际到达时间相差较大。特别是首汽约车,体验的12条路线中仅有3位司机是在约定时间内到达,还有2位司机偏差时间五分钟以上,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规定:“约车成功后,网约车平台司机主动与乘客联系,确认上车时间、地点等信息”。暗访中发现,首汽约车的部分司机接单后不主动联系乘客,部分首汽约车驾驶员同时安装两个网约车软件进行接单,导致顾此失彼。个别驾驶员还存在说话不文明情况。
      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接受网约车服务时要关注人身、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注意核对线上预约和线下实乘车辆、司机的一致性,注意保存相关证据。乘坐网约车时,可向家人和好友第一时间发送乘坐车辆的车牌、驾驶员姓名等信息。一旦遭遇意外情况,要及时投诉、举报或向警方报案。
    任倩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