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省残疾人事业发展5年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等的十多项主要指标居于全国前三,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会上,省残联负责人介绍了我省残疾人事业的主要特点、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以“新”理念为全国提供浙江经验。5年来,确立了两个“率先”、两个“共享”的发展目标,即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完善的残疾人权益保障体系,率先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全面小康。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智能化残疾人证、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等全国试点落户浙江。
同时,将农村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做到实处。全省连续3年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每年有2万多名残疾人工作者和专职委员进村入户,走访100多万持证残疾人家庭,问需求、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加大对26县无自筹资金残人家庭的慈善资助,确保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全省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24元,比5年前的10718元增长了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