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家电类投诉率最高,美容美发诱导消费多

上半年全省投诉受理情况分析出炉

  近日,省消保委发布2018年上半年全省投诉受理情况分析,2018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共收到消费者投诉12649件,受理消费者投诉12362件,投诉受理率97.7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76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91件,加倍赔偿金额23万元。
家电类投诉高居第一
  夏季到了,消费者对空调、电冰箱等家电产品需求增加,相关投诉也增多。2018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组织共受理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1681件,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22.96%。消费纠纷主要出现在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两方面,其中投诉反映质量问题的最多,占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总量的45.1%。其次是售后服务问题,占投诉总量的21.5%。此外反映虚假宣传、假冒问题的也较多。
  商品质量问题投诉中,外观破损、性能故障等情况反映较多。由于消费者自身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在选择商品时辨别产品材质及性能的低劣,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质量问题投诉居高不下。加之各大商场为了提高销量争相推出家电促销活动,家电价格降低的同时却带来商品品质下降和相关售后服务的缩水。此外,在批发市场、农村等地销售的家电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属于“三无”产品,产品功能和性能指标达不到标准,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商家售后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投诉渠道不便利、处理投诉时间长、投诉被互相推诿等方面。如在售后维修阶段存在厂家与商家相互推诿、处理消费者投诉不够积极、故意拖延维修时间等现象。维修时存在收费不合理、更换零件以次充好、没有相关维修记录、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家电配送、安装调试等售后服务环节,容易出现商家提示不到位导致消费者误操作的情况。
  除了上述两方面主要问题外,误导消费现象也较为常见。如一些商家利用低价吸引消费者,但却在产品性能、品质上打折扣,实际与宣传不符。一些不良商家通过在商标和厂址上故意做些细微修改,混淆视听,品牌山寨化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商家在销售时故意不告知安装配件的收费情况,上门安装后才告知消费者要额外收费,这一现象在安装电视、空调的底座或者挂架上比较常见。
美容美发行业“雷区”多
  随着美容美发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也逐渐增加,美容美发服务正成为各地消保委接到消费纠纷投诉较多的行业,并且呈现出金额大、人数多、调解难的特点。2018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共受理美容美发服务投诉179件,其中投诉反映服务质量差、诱导消费、强制消费、超范围经营等情况较多。
  在美容美发行业,超范围经营现象较为常见。一些商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核定的是美发服务,但却同时经营美容美体服务并且搭售美容美体产品;一些商家核定的是日化用品零售经营项目,却同时开展美容美发服务;一些商家核准的经营范围为理发、美容服务,但却为消费者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等。特别是医疗美容类服务对行医资质要求较高,部分美容美发机构不具备这些硬件、软件资质却违规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存在极大风险。
  在诱导消费方面,部分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以免费体验、开业酬宾、赠送礼物、低价团购为幌子,吸引消费者到店里体验消费,在体验消费过程中再额外增加收费项目。如消费者体验了免费项目后却被商家以必须搭配使用其他产品或必须做完整套服务诱导消费者进行下一步消费,结果造成高昂的消费金额,甚至存在部分商家强行推销、强制消费、限制消费者人身自由等不法经营现象。
  产品质量问题在美容美发机构也很普遍。一些美容美发机构销售的产品鱼龙混杂,部分产品无中文标识,经营者以进口产品为名虚抬价格,部分商家甚至使用“三无”产品。“纯天然”“纯植物”“原装进口”等词汇在美护产品中被随意滥用,导致产品真伪优劣难辨,产品效果全凭商家口头介绍,消费者使用此类产品引发皮肤过敏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美容美发机构技师缺乏相应资质,不具备执业资格便直接上岗,此外还存在美容美发机构为了拉开收费档次,提高收费标准,在经营过程中对美容美发师随意定级定价,误导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
  此外,因为预付卡引发的消费纠纷也是美容美发行业一大特点。部分商家预付卡发放不规范,部分商家营业执照核准登记未满六个月便发放预付卡,且充卡金额超过法定最高限额;一些商家发放预付卡、充值金额时不为顾客出据消费凭证,还有部分商家倒闭或者变更经营者,导致原卡无法使用,预付卡剩余余额不退款给消费者。 任倩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