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夏天水果,甘甜多汁的应季水果荔枝很多人都爱吃。然而,你恐怕不知道,如果吃法不当,可能会吃出“荔枝病”。
央视新闻就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广东一名7岁男孩放学回家,又饿又渴,刚好看见餐桌上放着一筐新鲜荔枝,猛吞20多颗。当天晚饭,突然额头冒汗、脸色发白并晕倒。家人赶紧把他送去医院,经诊断为低血糖。
荔枝给人的印象是很甜、糖分高,为何反而会引起低血糖呢?大量进食荔枝会引起低血糖,这是因为其含有的糖分大部分是果糖,果糖被肌体吸收后必须经过一系列酶催化才能变为葡萄糖被人体利用。短时间内进食太多荔枝会导致大量果糖积累在血管里,致使转化酶“供不应求”,不能及时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
另外果糖还会刺激人体分泌胰岛素,从而导致血液内葡萄糖供不应求,出现低血糖症状,轻者头晕、口渴、恶心、出汗、肚子疼、心慌,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昏迷、抽搐、心律不齐。
上述案例中的儿童“又饥又渴”,饥饿状态本来就容易出现低血糖。而且儿童代谢功能相对成人弱,尤其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大量进食荔枝以后,又不吃其他食物,就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吃荔枝?建议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个,在餐后半小时左右食用,切不可空腹食用和过量食用。 石安